大方的古井

发布时间:2025-01-10 21:24:20 来源: sp20250110

  贵州大方县城雄踞半山间,重岗复涧,峰峦环翼。东北云龙山是小城坚实的基座,西南大漆山绵延数十里,是小城的屏藩。县城最著名的,是水井。

  我在大方县城居住的日子屈指可数,却记忆犹新。报考师范学校,需经两轮考试。第一轮预选后,我到大方县城补习一个月。每天早晨早早出发,穿街走巷,要经过数口水井,汲水的人们络绎不绝。小巷的青石板上,到处是人们担水留下的水渍。

  师范即将毕业,到大方一小实习,又住了一个月。小城的人们仍然习惯于早起到水井汲一担水,没有通自来水的年代,这是家家生活的必需。

  后来我调到县城工作,三年不到,又挪了地方。但一直魂牵梦绕的,仍是县城的水井。

  大方县城有九十九口水井,一直为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大方人捧出清泉,造就大方豆腐、豆豉、豆干等豆制品及其他名特小吃,成就大方“豆制品之乡”的美誉。

  而水与井演绎出来的“井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底蕴深厚。一口古井就是一枝文化艺术的奇葩,就是镌刻在血脉中的一段历史记忆。

  工作间隙,我总会深入街巷,去看看那些造型各异的水井,以及井边留下的金石碑刻,仿佛听见了这座古老小城的心跳。

  比如双水井,二井相连,近在咫尺却风格迥异,左井涩右井甜。这涩与甜其实与水质有关,因其所含矿物质不同,有“大水”和“小水”之分。“大水”可用来推豆腐、烤酒、泡茶或直接饮用,是为甜;“小水”只能用来熬糖、洗菜洗衣,是为涩。这双水井集“大水”“小水”于一身,两不相犯。

  我喜欢徜徉于按原样重建的斗姥阁,那里有斗姥阁井、岩脚井、小龙井三井,各具特色。我最喜爱小龙井。小龙井的泉水自龙口喷出,冲动下面的石球,发出阵阵铿锵之音。两边石柱上刻有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所书“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在我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竹影婆娑,流水淙淙,文人雅士流连其间,吟诗赋词,弹琴作画,惺惺相惜,不忍归去。

  最令人称奇的当数翰墨泉,有诗为证:“攀跻爱好景珑玲,浪柳摇风漾水萍。还往凭轩临小井,删诗把酒醉中庭。”此乃一回文诗,机巧而韵味十足。这首诗出自“翰墨泉集锦碑”,九块大理石上镌刻着十种诗画,集当时大方诗书画名家之杰作于碑上,故曰“集锦”。碑脚下便是清澈透明的翰墨泉,可谓泉上诗画锦,碑下水流清。翰墨泉不过一口小井,集锦碑也不过几块顽石,可书法有真、草、隶、篆,形式有诗、书、画、词,不愧为大方文化艺术的一件瑰宝。

  古井是大方县的一张城市名片,进入21世纪以来,大方县启动了古井修缮和保护工程,在修复过程中,还融入了诗词、楹联、书法、篆刻等文化符号,并佐以梅、兰、竹、菊等花卉图案以及十二生肖雕刻等,力求修旧如旧的同时,传递出文化的韵味。

  数百年过去了,大方的古井依然汩汩流淌,流淌成一首岁月的长歌,守望着古城悠悠的岁月。

  我离开县城已近十年,每次到大方,我都要去看一看这些水井,仿佛去拜望老朋友。近年来,大方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拓宽,面貌大为改观。古井多数仍完整地保留在那里,成为留得住的乡愁,也成为县城最美的风景之一。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5日 20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