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从美企到韩企,它们为何被中国动力电池“圈粉”?

发布时间:2025-01-10 19:20:18 来源: sp20250110

  “没有可以替代‘中国制造’的好办法。”最近,韩国媒体《韩国经济》以此为题,报道了韩国汽车企业面临的困境。随着美国政府不断升级对华出口管制,高度依赖中国电池材料的韩国车企日子很难过。为此,这些企业纷纷提交意见书,呼吁美国政府放宽所谓对华限制,允许它们在华采购关键电池材料。

  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公司特斯拉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由于新款电动汽车Cybertruck的电池量产陷入僵局,特斯拉不得不紧急求助中国制造商,希望获得电池零部件支持。

  与此同时,美国密西西比州州长泰特·里夫斯也在不同场合宣扬该州刚刚通过的史上第二大经济发展项目:四家企业将斥资19亿美元建造一家动力电池工厂,其中来自中国的电池企业持有10%股份。这与他此前声称中国技术是一种“生存威胁”的说法,形成鲜明对比。

  从韩企到美企,到政府到商界,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信息:发展新能源汽车,绕不开中国。

  中国电池有多强?

  100多年前,当亨利·福特彻底改变现代汽车生产时,各国工程师们纷纷涌向美国。如今,德国大众派出近300名员工来华学习电池制造,中国公司宁德时代帮助福特建设电池工厂,中国企业开始向外资输出技术和品牌……中国电池产业的崛起,正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深刻变化。

  中国工信部门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27.4吉瓦时,同比增长87.1%,市场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球前列。其中,最大出口市场是欧洲,其次是美国和东南亚。不仅如此,在全球装车量前10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了6席。

  《日经新闻》通过大数据从特斯拉财报以及相关新闻稿件中,抓取了与特斯拉有关的13000多家公司信息,通过分析发现,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所用材料近40%的供应商来自中国。《纽约时报》称,由于中国在制造动力电池方面实力强大,“没有中国,美国甚至无法实现绿色经济”。

  强劲动能来自哪里?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取得这样的成绩,来自于多重竞争优势。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国际锐评》介绍说,中国动力电池具有难以替代的产业优势。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动力电池生产的关键主材,中国已全部实现自主生产,形成了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数据显示,在车载锂离子电池这一领域,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60%。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动力电池发展获得了更大空间。

  在电池生产所需的核心原材料方面,中国同样占据主导地位。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电池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超八成出货量来自中国。《纽约时报》曾以动力电池中的重要金属材料钴为例,发现从采矿到冶炼再到零部件制造,中国在电动车电池生产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占据优势,世界其他国家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赶上。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向《国际锐评》提到,作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整车企业,特斯拉的生产制造优势离不开中国强大、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过去10年,特斯拉与中国本土企业一起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更大层面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成功”。

  与此同时,中国电池产品质量稳定、成本相对较低,尤其受到各国车企的欢迎。2020年,德国大众成为首家直接投资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的外资车企。据大众预测,至2030年,在全球全部量产车型当中,集团将会让电芯成本整体降低30%,其中入门级车型电池成本将减少50%。大众公司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锐评》,“与中国本土电池企业的深度合作,帮助我们进一步优化了成本结构,有望大幅提升在电池领域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和加速全球化布局,成为中国企业的制胜关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申请的动力电池专利占全球的74%,已成为最大的驱动电机生产国。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锐评》,作为全球主要电池生产商,公司深耕电池领域二十多年,产品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新型电池等领域,致力于解决各种电池性能短板。此前,外媒曾就特斯拉搭载比亚迪电池后的充电数据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高功率充电时间维持更长、充电功率更高,同时减少了能耗。

  “脱钩断链”行不通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绿色发展“续航”,收获了世界口碑。这让美国一些政客试图将中国电池排除在美国电动汽车供应链之外的做法,显得格格不入。

  近年来,美国政府通过政治干预与贸易壁垒,对中国动力电池竖起“高墙”,试图遏制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比如,美国政府2022年8月签署的《通胀削减法》中提出,将为每辆电动车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前提是整车在北美组装、并且电池组件关键原材料必须有一定比例在北美开采或者加工等。此外,根据美国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国防部将被禁止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中国企业采购电池。

  有关专家对《国际锐评》指出,美方的举措体现出一贯的霸权主义,与世界贸易公平规则背道而驰。美方打着所谓“国家安全”旗号打压中国、意图“脱钩断链”,但考虑到中国电池产业的独特技术优势,美方是拦不住的。特斯拉等外企紧急求助中企就是最好证明。美国各州积极沟通对华合作,正是民意的集中体现。

  另外,根据国际能源署分析,美国几乎没有锂、镍和钴等矿物的开采或加工能力,电池正负极材料产量也不到世界的5%。如果把中国动力电池排除在供应链之外,可能会推高美国人购买电动汽车的价格,偏离美国政府的预期目标。可见,美国的所谓保护政策不仅伤害本国企业、破坏市场规则,最终让美国老百姓埋单。

  事实证明,政治力量拗不过市场规律。美国学者简·中野指出,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美国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中国学习”。彭博社认为,没有中国,就没有“美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美国在这一领域需要保持“谦逊”。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机构近期纷纷表态,随着中国动力电池等产品出口强劲,多个产业发展迅速,中国依然是外国投资者无法割舍的市场,更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