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邀约(随笔)

发布时间:2025-01-10 22:00:30 来源: sp20250110

  当面对被绿草环绕的四百五十多平方公里的赛里木湖时,你不能不惊诧于这一汪幽蓝。水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度,即使泛出了粼粼波光,依然显得静谧而深邃。

  湖的浩渺和清澈,轻易就催生出了内心的感动,特别是天山的皑皑白雪和天空的朵朵白云,同时倒映在湖面上,似要相互媲美。可还未分出高下,就被几只惊鸿野鸭扑闪的翅膀,将完整的图画打破。但极快地,又黏合在一起。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清澈的平心静气比汹涌澎湃更令人敬畏,让那些杂念在如此透明的审视里,无处藏身。湖,洞穿了人间的潮起潮落,却一言不发。

  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或红或黄,或紫或蓝,恣情绽放,从山下攀缘到山顶。看得久了,觉得每一朵花仿佛都张开了嗓子,湖岸那一圈圈荡来的涟漪,似乎是被花喊出来的。

  当地人更愿意把赛里木湖叫作三台海子,这个称呼听上去既是对海的仰慕又是对海的渴望。在新疆,在离大海遥远的西部,能拥有一片海,是何等的富有,又是何等的幸运。我坚定地认为,它的出现,一定肩负着某种使命。赛里木湖的出现,用自身的瑰丽,抚平了大漠深处辽阔无边的荒凉。

  独坐在岸边,能看透近岸十几米深的湖底,面对如此的清澈,可以感到一种透明的威严在审视着自己,灵魂受到深刻的涤荡。湖的博大和纯洁,照出了人的渺小,也让人自省。

  我曾去过不少草原,也曾看到纷至沓来的人们,只钟情于美丽的景致,对环境的呵护并不关注。花草遭到践踏,草皮受到碾压,给草原带来伤痛。

  面对形形色色的过客,赛里木湖一言不发,只用透明的沉思,教育那些浮躁的眼神。让蓝色更蓝,让清澈更清,这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在鸟雀的鸣叫和花草的芳香之间,寻找生命的支点。大自然自有它的法则。

  美的东西往往稀缺又脆弱,如果透支,只能使它过度衰颓,过早凋落。由于过度放牧和无序开发,这里也曾满目疮痍。好在终于迎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经过几年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眼前的湖水和草原,又重新回到了之前的样子。

  最舒畅的生活,应该是走进牧人的毡房。尽管岁月将沟壑镌刻在牧人紫红的脸上,却掩饰不住他们与生俱来的豪放。有时一瓶普通的酒,便可让整个毡房热闹起来,快乐简单且触手可及。拨动那柄油亮的老琴,自在的生活与悠扬的歌声被美酒极协调地糅合在一起,不露凿痕。我无法猜透,这质朴的琴声能洞穿身后多少悠远的日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凋落的是他们永不疲倦的生命信念,这信念不一定是熊熊火炬,却一定可以熠熠生辉。许多轰轰烈烈的岁月划过之后,真诚,成为草原人终生恪守的信条。

  徜徉于湖光山色之间,仿佛自己成了一棵随意的树或一株沁心的草,连情感都沾染了淡淡的清香。挥之不散的眷恋恰如一只扶摇的山鹰,无限的神往被扯到山的那一边,飘渺且不忍触摸。面对这一湖幽深的蓝,连赞叹都显得苍白且力不从心。赛里木湖是无法描述的,只能任凭它用不断变换的蓝,将心中的纷繁浮躁,梳理得淡泊而宁静。

  即使离开多日,情绪也始终被一只莫名的手轻轻地托着,不弃不离。细细想来,这便是一种怀恋。带给你的不是摧枯拉朽的激荡,而如涓涓细流,慢慢地渗透到灵魂深处。

  赛里木湖,静静地举在高原之上。对造访者而言,这深藏的美丽,既是一个邀约,也像一句格言。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4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