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革命文物 用好生动教材(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5-01-11 02:05:49 来源: sp20250111

  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对革命历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

  

  前不久,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全面改造提升的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广东咨议局旧址)主体陈列“红色广州  英雄城市——广州革命历史陈列”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厅内,一条红布带被安放在独立展柜中,吸引了来往观众的目光。原来,当年参加广州起义的人员没有统一的服装,为了方便识别敌我,大家每人一条红布带,戴在脖子上或绑在手臂上。历经岁月洗礼的布带,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红一方面军的第一部电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的贺页朵的入党宣誓书……今天,我们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对革命历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理应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新时代以来,从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再到中央财政对革命文物保护展示投入予以倾斜……革命文物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提升,部门协作、央地联动更加密切,革命文物史实研究和价值挖掘得以深化,革命文物保护级别得到提升,保护管理状况显著改善。据统计,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全国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取得突破。

  也应看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革命文物分布地域广、类型多,保存状况、保护难度、展示水平不一,特别是总量巨大的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再比如,一些革命文物缺乏与公众连接的有效渠道,教育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保护好、阐释好,是运用好的坚实支撑。一方面,保护是革命文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应加强对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做好馆藏革命文物的认定、定级、建账和建档工作,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等级革命文物,科学制定保护策略。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深化革命文物的研究和阐释工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再现革命文物所承载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也需要进一步探索革命文物的创新传播路径。在河南,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将馆藏资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大别有礼”系列文创产品,收获良好社会反响;在甘肃,南梁革命纪念馆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南梁精神”进校园活动,将南梁精神传承与青少年思政课有机融合,拉近了学生与革命文物的距离。实践表明,坚持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极创新展陈形式、传播方式、产品形态,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将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我们定能更好地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7日 05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