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7:29:16 来源: sp20250105
“千山万水,就爱天水”。一个月前,这还只是一句文旅宣传语。近段时间,无数人用脚投票,让这句话名副其实。
甘肃天水,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来没有人能想到,会因为一碗麻辣烫而火爆出圈。
“泼天的富贵”来得就是这么突然。就如同它的名字,数以亿计的网络流量如同“天河注水”般流向这座西北城市。有网友调侃道:“上一次有这么多人来到天水,还是1700多年前诸葛亮北伐的时候。”
一座城市的蹿红或许就在一夜间,但热度绝不是没来由地从天而降。作为龙年最先火起来的一座城市,人们爱上的天水,自有其可爱之处。
麻味,辣味
无数人带着问号来到天水,这里的麻辣烫到底有多好吃?排上几个小时的队,花上二三十元,吃完一抹嘴,确实香!此处省略3000字,因为成千上万的美食博主已经用自己天水之旅的味蕾体验,告诉了“粉丝”们答案。
天水麻辣烫“赢麻了”,赢在“灵魂双椒”。成书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秦椒”的记载;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里,有“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的描述。这个“椒”传承至今,是秦安花椒。“颗粒大、果皮厚,你看看这个凸起的油腺,所以它香啊……”与秦安县林草局正高级工程师蔡麟阁聊天,一说起花椒,他便拿出手机展示各种秦安花椒的图片,言语间透着自豪:“麻味浓烈,香味醇厚!”
还有一“椒”,是甘谷辣椒。400多年前,明朝天启年间叶应甲所编的《伏羌县志》中就有甘谷辣椒的记载,其曾作为明末清初的宫廷贡品而享誉陇上。独特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出甘谷辣椒辣而不燥、香而不烈的品质。这次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也让甘谷辣椒名声大噪。
“市场上的辣椒面一般是10元1斤,而甘谷辣椒面能卖到二三十元1斤,贵就贵在物有所值。”何志斌是陇上椒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他自称“也算见过世面”,3年前请一个头部主播“带货”,几分钟卖出去1万多单辣椒面,但平时一天也就能卖三四百单。“最近每天都能接1万多单,天天加班到半夜。”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天水麻辣烫“赢麻了”,赢在匠心制作。要问天水人哪家麻辣烫好吃?回答一般是各有特点,每家都是自己配料。不仅市区如此,天水每个县里,人们也都有自己的麻辣烫“心头好”。比如在秦安县,宏芳麻辣烫是人们的首选。
吴宏芳16岁时就开始研制麻辣烫的配料,在秦安县城开了一家店。七八张桌子、50多平方米的小店,在这波流量到来之前,她每天的营业额都能有近万元,吴宏芳的秘诀就是自己的配料。“用我们本地的辣椒、花椒加上其他调料,自己炒好,也卖给别的麻辣烫店。”开店24年来,吴宏芳的配料一直在更新,不断改进味道。有人来学,她也是倾囊相授。
天水麻辣烫“赢麻了”,赢在浓郁“甘味”。一碗麻辣烫里,料汁是“灵魂”,菜品是“主体”,浓缩着甘肃味道。不仅有“双椒”,还有定西宽粉、兰州高原夏菜、康县木耳、河西走廊香菇……在天水大地湾文化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黍标本。7000多年前,大地湾先民就已在从事农业生产。农耕文明赓续数千年,在今天形成了丰富的“甘味”农产品体系,让甘肃成为全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重要基地。
谁能拒绝优质食材的鲜香?谁能不爱传承千年的味道?
厚重,厚道
甲辰龙年第一座网红城市是龙城天水。人们来到天水,是因为对麻辣烫的一见钟情或者“网恋”;但深爱天水,绝不只是因为麻辣烫。
有一句诗流传很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所说的“龙城”,正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家乡天水。天水为何别名龙城?《补史记·三皇本纪》中记载,华胥“生庖牺于成纪”,庖牺“蛇身人首”“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古代的成纪县便位于天水境内,“庖牺”是伏羲的别名,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文化积淀,让天水又名龙城。
历代文献记载,伏羲有画八卦、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刻书契、作甲历等功绩,是中华民族早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的开创者、奠基者。作为“羲皇故里”,每年6月22日在天水举办的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重大祭祀盛典。
今年春节期间,大地湾博物馆推出的“小祖宗”系列文创产品,掀起一股博物馆旅游热。“小祖宗”形象创意源于大地湾遗址出土文物“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又与天水始祖文化高度契合。最近几天,一件一人多高的“小祖宗”来到了天水古城,邀请全国各地来天水吃麻辣烫的宝宝们去体验大地湾文化。一款文创产品敢取名“小祖宗”,恐怕也只有天水才可以。
来到天水,总要去趟伏羲庙,追思人文始祖开天明道、教化先民的上古功绩;来到天水,总要走进博物馆,了解秦人先祖西伐置县、东进创业的历史脉络;来到天水,总要登临山水,领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浪漫诗篇;来到天水,总要寻迹怀古,踏访三国时期“智收姜维”“痛失街亭”的古战场回响;来到天水,总要看看古寺石窟,细品隐于苍翠山峦间的渭水梵音……
来到天水,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或许不是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烫,不是让人目不暇接的文旅资源,而是天水人的热忱真挚。在此之前,天水最著名的一抹微笑,在麦积山石窟第133窟中,1500年前的一尊小沙弥的塑像,造型简洁质朴,但笑得天真烂漫,被称为“东方微笑”。
这抹微笑没有封存在洞窟里,千百年来已深深融入天水人的待客之道。吃一碗20元的麻辣烫,能收到远超其价值的小礼品;组织专门车队接待游客;政府大院免费停车,志愿服务随处可见;2天时间搭起一条麻辣烫美食街,就是为了让“宝宝”们少排队……
厚重的文化积淀,厚道的城市品格,共同凝聚成天水厚实的城市底蕴。谁能拒绝友善微笑的人?谁能不爱热情淳朴的城市?
五线,三线
这是一座“五线城市”。麻辣烫爆火之初,不少人怀疑:地处西北内陆的城市,能否接得住这“泼天的富贵”?网络上对“五线城市”的表述是,“经济欠发达的地级行政区,一般城市规模偏小,经济基础较差,大型企业数量有限……”即便如此,天水人也没让游客失望。因为爱这座城市,所以倾尽全力“招呼客人”。每个天水人都是这座城市的服务者、代言者,他们深知,正是因为“五线”,所以这样的机会对天水来说太难得了。接住了,接稳了,天水终有一天会摆脱“五线”。
这又是一座“三线”城市。天水火了,77岁的郭淑莲虽然人在北京,但仍然像小孩拆自己喜欢的礼物一样,点开那一段段爆火网络的视频。天水,是她的“第二故乡”。50多年前,郭淑莲和同事们奔赴这座西北古城,在天水李子园山沟里建起海林轴承厂,开启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段往事,被很多人珍藏为“三线记忆”。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实施“三线”建设战略,一批中央部属大中型工业企业从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洛阳等地迁往各地。天水被列为“三线”建设基地之一,先后有37家迁建和新建企业落户天水,形成了以电工电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工业体系,赋予这座古城骄傲与辉煌。
一碗麻辣烫,勾起“老三线”们的浓浓天水情怀和时常思念的天水味道;天水也没有忘记,“三线”建设者们打下的基础,是古城焕发生机的蓬勃动力。
郭淑莲参与建设的海林轴承厂,如今是我国最大的圆锥滚子轴承供应商,也是全国轴承行业骨干企业;由天水永红器材厂演变而来的华天电子集团,已发展为国内集成电路封测行业头部企业;天光半导体公司产品也曾配套于“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国之重器,攻克数十项“卡脖子”技术……
有人形象地比喻,人们冲着麻辣烫而来,吃完了才发现,这份麻辣烫装在一个“金碗”里。谁能拒绝让自己家乡声名鹊起的机会?谁能不爱一座有情怀的城市?
一碗麻辣烫,让人们喊出共同心声:就爱天水!
(责编:方经纶、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