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文脉传承兴正定

发布时间:2025-01-05 01:06:50 来源: sp20250105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倾心关注古城保护、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一系列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的鲜活实践,背后蕴含着深邃的理论思考和深厚的文化情怀。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为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源,正定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文物保护措施,建立起利在长远的文物保护机制。

  ◇2013年8月,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的保护要求,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坚持合理利用,推动古城风貌恢复提升、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传承创新之路。

  ◇“我们希望为古城配上现代‘装备’,让居民在古城中住得方便、住得舒心。充满烟火气的古城,既能让外来游客感受古城繁华,也能让本地百姓乐享小城幸福。”

  ◇打造“荣国府”是正定领改革开放之先,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旅游的经典手笔,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典案例,被业界称为旅游业的“正定模式”。

  ◇大部分景点免票、停车场免费,降低或抹平马路牙子,停车时轻松入位,景点之间有往来穿梭的免费摆渡车,景区座椅中间特意装了小茶几,行动不便的人可以方便找到共享轮椅……畅游正定,游客体会最多的是细节服务,感受最深的是舒适自在。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凤双 闫起磊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滹沱河畔的河北正定古城,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市民游客或漫步闲谈于古城墙之上,或歌舞游戏于阳和楼下,或端详沉思于古寺古塔旁,或欢聚在市井古巷的烟火里。

  正定,这座再现“北方雄镇”风貌的千年古郡,是一张河北文旅“金名片”,正在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文旅“新热门”。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水不忘挖井人’。”看着眼前的文旅盛景,正定古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于坪兰这样感叹。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倾心关注古城保护、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一系列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的鲜活实践,背后蕴含着深邃的理论思考和深厚的文化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地方考察调研时走进古城老宅、传统街区,就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文化思想一脉相承。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的保护要求,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坚持合理利用,推动古城风貌恢复提升、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传承创新之路。

  如今,行走在正定,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可感可知,古城古韵越来越浓。在古新交融、产城相融、城乡互融中,百姓家园可商可居,为民新风扑面而来。

  坚定文化自信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有“燕南古郡、京师屏障”之称,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登楼远眺,古街古楼、古寺古塔、古城古韵尽收眼底,古城中轴线、古建筑轮廓线、城市天际线一览无余。

  正定的灵魂在古城,古城的核心在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物。源远流长的历史,为正定留下了瑰丽灿烂、风格独特的文化古迹。正定现有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00余件馆藏文物,文物数量与密集程度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十分罕见。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为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源,正定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文物保护措施,建立起利在长远的文物保护机制。

  隆兴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宋代佛教建筑群和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代以来,这座千年古刹历经风雨剥蚀和战乱灾祸,古建筑伤痕累累,一些地方损毁严重。

  1984年,正定县向上级争取到一笔古建筑修缮专款,对隆兴寺的方丈院、天王殿、戒坛、弥陀殿等进行修缮和彩绘,在戒坛南面修建界碑及牌楼,还在寺外修建起停车场,为游客做好服务。

  千年古刹得以重放异彩。时至今日,隆兴寺仍是正定古城的骄傲和象征,吸引着万千游客前来追溯、感受历史风貌。

  为了让全县文物有一册明细账,正定对全县文物进行大普查,县文保所对古建筑、古文物、古文化遗址划出保护范围,竖立明显标志。1982年,正定公布了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城建局制订了文物现场保护规划,纳入全县城建规划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理念,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系统性。他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动开展的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文物保护工作,保住了这座文化古城的文物‘家底’。”正定县老干部、正定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敏说。

  科学指导,推动规划先行。正定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用近3年时间,对正定的历史文化、文物现状、景点、景区、历史风貌进行了深入详实的考究、考察,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形成规划方案。聘请单霁翔等知名专家,召开论证会100余次,对古城保护规划和项目方案严格论证把关。

  修旧如旧,重现文物古风。2023年9月28日,正定文庙祭孔释奠礼如期举行。来自河北省内外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中小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300余人在这里致敬先贤,体验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仪式感、庄重感。

  国家级文保单位正定文庙大成殿,是五代时期建筑。近代以来,文庙周边民居杂乱、道路狭窄。在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行动中,正定坚持“本真”保护文庙现存范围内的大成殿、东西庑、戟门,复建了棂星门、泮池、泮桥和南大门,恢复了文庙历史格局。现在,这里已成为游客们体验儒家文化、感受祭孔等传统仪式典礼活动的文化场所。正定祭孔大典2019年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博物馆,让历史“说话”。“真定长乐”汉代瓦当,“安乐垒”五代残碑,开元寺南遗址地层剖面示意墙……走进2019年建成开放的正定博物馆,不胜枚举的文物令人思接千古。

  “正定博物馆的建成,让文物‘有尊严、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正定古城的众多文物资源得到了更好保护和更有效利用。”正定博物馆馆长朱志辉说。近年来,正定建设起正定博物馆、城墙博物馆、元曲博物馆等,“让历史会说话”,让更多民众从文物中感悟文化力量、增强文化自信。

  创新发掘,拉近古今距离。在正定,文物与人相近,人与古建相亲,古老与现代融合。

  开元寺是正定古城“八大寺”中最古老的寺院,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2015年开始,正定启动开元寺南广场考古发掘,首次发现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七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为了让文物与市民“亲近”,正定没有把古迹都围起来,而是专门在考古发掘现场设置了一面透明的超大玻璃幕墙。街上游人可以透过玻璃罩直观古井、古城墙、古街巷等七个历史时期叠加的文化地层遗迹,身临其境“一眼千年”,触摸城市根脉。

正定隆兴寺景区俯瞰(资料照片) 陈其保摄

  秉持正确理念 建设魅力古城

  自石家庄市主城区出发北行,越过碧波荡漾的滹沱河,便可望见雄伟的正定古城墙和高耸的南城门城楼。城门上镶嵌的“三关雄镇”“九省通衢”匾额,彰显古城昔日辉煌;城门内外,店铺林立,叫卖声声,熙熙攘攘,尽显今日繁荣。

  人在古城中,是正定人的生活日常,也是正定古城的特色所在。开阔平整的瓮城,是孩子们撒欢嬉戏的游乐场。建在城墙“肚子里”的正定城墙博物馆,则成为人们了解古城形制与城墙历史的好去处。

  正定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府级规制,规模宏大、布局讲究。现存古城墙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明代时改建为24华里的砖城,设有四座城门和城门楼及四座角楼。四门均为三重结构,设有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这种形制在全国范围内少见。

  清末以后,正定城墙年久失修。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当地一些居民常会拆下墙砖回家修房子、垒猪圈、建厕所,导致古城墙破坏严重。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保护好古城墙,正定县安排人员实地测量了古城墙的长度,要求县城建局派专人看管。从此,拆砖拉土等破坏城墙的行为逐渐消失了。正定县委、县政府把古城墙修缮作为古城保护重点工程,持续修复南门系统,并对西门、北门和部分城墙实施现状整修加固,努力让古城墙恢复生机。

  2013年,正定古城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修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2013年8月,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在前期古城保护工作基础上,按照“尊重历史、保持完整、延续文脉、凸显特色”的原则,启动实施古寺群落修缮、阳和楼复建、荣国府周边环境整治等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2019年底,工程全部完工,正定古城整体格局得以彰显。

  不搞大拆大建,正定精心呵护古城“本真”。正定把握“以现状整修和遗址保护展示为主,整体修复为辅”的工作总基调,不盲目复建,不拆旧建新,重保护、轻包装,重整体、轻干预,同步加强古城内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古城四个城门的恢复方式各有特色:对具有标志性的南城门,遵循“原真性、完整性”原则,历时2年进行遗址勘测、文献查阅、数据采集、制图,根据详实数据进行月城、瓮城、东西马道等整体系统恢复。其他城门因残缺程度高,采用修建遗址公园方式。恢复措施虽异,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文物古迹的“本真”模样。

  强化法治护航,正定重视古城保护建设规范化管理。2019年9月,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了全省首部古城保护专门法规《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确定8月24日为“正定古城保护日”,划定历史城区范围,严控文物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内的建设行为,确保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与古城风貌和谐统一,与古城风貌、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相适应。

  健全古城功能,正定让“城中人”在烟火气中幸福安住。为了最大限度保留街巷原有的建筑风格和风貌,正定按照“最小干预、最多保留”原则对主城区的小街小巷提升整治,优化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先后打造了南关古镇、旺泉古街、阳和楼街区等特色旅游街区,不仅成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常去地,也成为广大游客休闲消费打卡地。

  地处其中的东门里村,从原来逼仄的小街巷变成了开阔的商业街,村民居住的普通住房提升改造成古香古色的店面房。“老百姓从古城改造中得到了实惠,幸福指数更高了。”居民周瑞景说。

  “我们希望为古城配上现代‘装备’,让居民在古城中住得方便、住得舒心。充满烟火气的古城,既能让外来游客感受古城繁华,也能让本地百姓乐享小城幸福。”正定县住建局负责人说。

  “正定百姓已经把古城作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体现了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有尊严地复活,有价值地存在。”担任正定博物馆名誉馆长的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如此评价。

游客在正定古城雪景中拍照(2023 年 12 月 13 日摄)张晓峰摄

  坚持“旅游兴县” 蹚出发展新路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正定旅游“名片”荣国府里游人如织,曲乐悠扬。府外的宁荣街上,不时能看到一对对恋人身着古装拍摄婚纱照。

  荣国府,是游客来正定必打卡景点。荣国府景区旅游的“长盛不衰”,源于40年前正定实施“旅游兴县”的战略性谋划和开创性“落子”。

  当时,正定提出了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的新思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挖掘历史文化、实施旅游兴县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在正定建设拍摄基地“荣国府”,并修建荣国府旅游景区。荣国府在建成当年的旅游及门票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不仅收回投资还有盈利。

  在荣国府带动下,隆兴寺等一大批深藏正定的国宝逐渐广为人知,全县迎来第一个旅游高峰。

  打造“荣国府”是正定领改革开放之先,以长远眼光谋划文旅融合的经典手笔,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典案例,被业界称为旅游业的“正定模式”。

  沿着当年确定的“旅游兴县”战略,正定县坚持把历史文化资源当作第一资源,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实施“旅游兴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结合起来,以文旅融合激活文化遗产活力,文旅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度挖掘用好特色文化资源。如今,荣国府依然是备受青睐的影视拍摄基地。继《红楼梦》之后,《康熙王朝》《海棠依旧》等200余部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

  为丰富景区文化活动内涵,打造红楼文化经典景区,荣国府相继推出了游客可以互动参与的“元妃省亲”“黛玉进府”等红楼文化特色实景演出。景区院落内增加了非遗展演、古装游园等表演内容,发挥荣国府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丰富游人体验。

  ——推动文化项目和非遗表演进景区,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业态。在正定南城门瓮城广场上,经常能看到一对年龄相差悬殊的爷孙俩,带领一众少年学生敲起威风八面、声震四方的常山战鼓。战鼓响起,雄壮威武、气势磅礴、鼓点紧凑、高亢激昂。

  这是常山战鼓代表性传承人张书社和孙女张安琪最兴奋的时刻。常山战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正定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近年,正定深入挖掘特色民俗、老字号美食、民间艺术等非遗资源,引入文创企业,创新推出“行走式”观演模式、“穿越感”情景体验,赋予正定文化更大的吸引力。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定县深度推进文旅融合、景城融合,形成“精品带动、多点支撑、产业融合”旅游发展新格局,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河北首批旅游名县。初步统计,2023年,正定全年游客量超过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9.04%;旅游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167.34%。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用细节服务吸引全国游客。随着一拨又一拨游客来到正定,古城停车压力日渐增大。2017年5月,正定做出决定:县委、县政府带头,拆除县城两条主干道沿街20多家机关大院围墙,打开单位大门,向社会免费提供内部车位3000多个,单位内部厕所对外开放,开水间向路人提供饮用水。正定还利用拆迁拆违腾出的空间新建一批停车场,全城马路台沿之上、沿街门店之前,统一施划停车位。目前,全城免费停车位超过4万个。

  大部分景点免票、停车场免费,降低或抹平马路牙子,停车时轻松入位,景点之间有往来穿梭的免费摆渡车,景区座椅中间特意装了小茶几,行动不便的人可以方便找到共享轮椅……畅游正定,游客体会最多的是细节服务,感受最深的是舒适自在。

  “我们把文化旅游业当作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沿着‘旅游兴县’战略指引方向接续奋斗,努力蹚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负责人说。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是正定从古而来、向新而生、赓续发展的基因密码。

  沿着光辉足迹,牢记殷殷嘱托。新征程上,古城正定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激发古城活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快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内,专家在修缮壁画(资料照片)陈其保摄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