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5:05:32 来源: sp20250104
文化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文联办公厅联合印发《“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大地流彩》),对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从过去的“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目前,全国已有农家书屋58.7万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建设村民文化广场,在特定节日组织文艺演出,为农民播放电影;持续举办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春晚”“村BA”,引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参与……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村民们在家门口享受着一场场文化盛宴,不仅提升了农民文化素质,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乡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和宝贵财富。《大地流彩》将农民需求放首位,从具体化、可实施、可落地角度提出了12项重点活动,既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粮安天下”农民公益培训、乡村大讲堂等活动,又有中国农民诗会、农民文艺作品展、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同时,还有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保护、活态传承发展、转化创新利用的乡村记忆工程、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交流研讨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也突出以文养德、以文化人,提升农民群众综合文明素质素养。让农民唱主角,农民得实惠,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增强了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福建游神、甘肃社火等非遗民俗火爆出圈,这背后是传统民俗文化的焕新传承。事实上,在乡村还有很多文化处于蒙尘状态。保护好乡村文化资源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此次《大地流彩》提出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正是为了推动破解乡村传统文化保护难的问题。在开展全国性的乡村文化艺术资源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业遗产、传统技艺、手工绝活、特色美食等进行数字化影像记录和保存,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盘活用好现有存量资源,促进乡村文化艺术资源开发利用。这既是传承也是创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焕发乡风乡蕴的时代光彩。
乡村文化是农民的文化。要依靠农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需充分激活农民的参与热情,激发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主动参与,方能创造出体现乡土文化特色,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生活,展现新时代农民的自信与活力。
《大地流彩》一系列活动,串起的是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乡村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各方面要避免过度商业化,杜绝形式主义,坚决为基层减负,把相关活动落实落细落好,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章。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