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4:09:41 来源: sp20241206
小麦是重要口粮。如今各色精美面点已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可作为农村娃,我难以忘记,也不敢忘记当年盼着逢年过节吃上一顿白面馍的热切。
经历过物资的匮乏,就更加懂得粮食的珍贵。我立志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期盼着乡亲们每顿都能吃上白面馍。上大学后,我选择学习农学专业。扎根这片土地、情系滚滚麦浪,毕业留校后的40多年里,我一直主攻小麦高产栽培研究,并从事相关教学工作。
中国是世界第一小麦生产国,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历来有“夏粮丰收,全年主动”的说法,足见小麦生产的重要地位。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居全国第一。春天绿野漫漫,夏天满目金黄,我把风吹麦浪的田野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舞台。年复一年以小麦为友、与田野为伴,在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结识了许多农民。他们都亲切地叫我“郭小麦”,这对我是莫大的褒奖与鼓励。
小麦想要创高产,一靠良种,二靠良法。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因品种制宜,研究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通过科学管理增产量、提效益。我随身携带的提包里,总会放着两样东西:一把小铲子和一个钢卷尺。小铲子,是到麦田挖土查看墒情和小麦根系生长情况用的。钢卷尺,主要用来测量小麦株高等情况。两件不起眼的小工具,就像医生看病时用的听诊器,可以帮助我研判小麦长得咋样、有没有出问题,为科学管好麦田“开处方”。正因如此,也有麦农称我是小麦高产的“田保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小麦平均亩产已由新中国刚成立时的42.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接近450公斤。2023年,全省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也在科技。这么多年来,我亲眼见证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以前说农民种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农村有了新农谚:“犁地不用牛,种地不跟耧,浇水不拿锨,喷药不进田,收麦不带镰,晒麦不用场,卖麦不用忙。”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加上无人机、遥感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百里之外就能远程诊断农情、指导科学种管小麦。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成为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回首往昔,儿时吃白面馍的梦想早已实现。眺望前路,如何让城乡居民在吃得饱的基础上,吃得更好,吃得更优质、更营养、更健康、更绿色、更安全,又成了我的心头事。
我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虽已到古稀之年,仍愿意为希望的田野、钟爱的小麦继续奔波劳作。我将与全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携手努力,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致力于小麦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再作新贡献!
(作者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6日 05 版)
(责编:白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