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2:41:13 来源: sp20241205
铁翼之下:我持钢枪护战鹰
——夜探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停机坪哨位
三伏月夜,星光闪烁,海波轻柔。夜色笼罩下,一架架战鹰的轮廓若隐若现。
虽已入夜,置身高温高湿的环境,记者依然能感受到脚下蒸腾的热浪。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警卫连干部廖远飞巡查完停机坪出入口最后一个哨位,带着记者走进机场。
“‘三库一坪’是空军航空兵部队的安全重点及要害部位,也是警戒防卫的重要点位。”廖远飞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站住,口令!”随着洪亮的口令声响过,一道亮光迅速射向记者,两名哨兵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廖远飞立即对答,口令正确后哨兵才放行。
看着微光笼罩下的两名哨兵,记者感到有些疑惑:战机旁为啥会有岗哨?
“机场哨兵可不只是简单的站岗执勤。”带班班长付少伟一边检查飞机,一边向记者介绍,“蒙布遮盖是否到位、机轮铅封是否完好、进气口堵盖是否严实、放电刷有无损坏……我们哨兵都要仔细检查,把情况掌握得清清楚楚。”
廖远飞告诉记者,付少伟已在哨位上守护战鹰11年。如果说钢枪是哨兵的“第二生命”,那么战鹰就是他们的“第一战友”。
检查完飞机,付少伟脸上已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作为一名老兵,付少伟对执勤环境了如指掌:进入三伏,地面经过一天暴晒,积累的热量夜间达到最高峰,站哨时衣服很快就湿透。有飞行任务时,巨大的噪音、带航油味的尾气、发动机的热浪更是一种考验;到了冬天,呼啸的狂风毫无遮挡,仿佛能刺破棉衣带走热量,不少战友入冬后就会长冻疮,又疼又痒。
记者一看手表,已是凌晨1点多,四周万籁俱静。廖远飞告诉记者,对警卫哨兵来说,越是夜深人静,越需要提高警惕。
“我们要对周围的任何风吹草动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关注各种异常情况。长期站岗执勤,不少官兵练就了一双‘鹰眼’。”廖远飞指着正在执勤的上等兵袁子杨说,一次巡逻警戒中,袁子杨及时发现可疑目标,成功处置了一起特情。
化险为夷,因有常备。交谈中记者得知,该场站着眼部队战斗力建设需求,常态开设“鹰盾讲堂”“新老兵对话会”等活动,确保官兵人人知悉战备形势、牢记岗位职责、掌握处置程序;紧贴实案实景开展训练、全程不设脚本常态拉动,提高哨兵处突能力和对抗技巧。
凌晨2点,换岗时间到了,新兵吴展鸿紧跟带班班长走上哨位。吴展鸿是“二次入伍”的新兵,这是他下连后第一次夜间站岗执勤。上哨没一会儿,源源不断的汗珠就在他脸上汇聚成线,从下巴处缓缓滴落。
“场站警卫兵执勤点位多、处突强度大,不仅要求我们练就过硬的执勤能力,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刚下哨的袁子杨告诉记者,“每次站岗执勤,我们都要认真巡查执勤区域内的每一个角落,切实发挥好机场安全管控的‘神经末梢’作用,确保战训任务万无一失。”
凌晨3点多,记者乘车返回营区。道路两旁,灯光点点。
指着越来越近的“深夜食堂”,廖远飞告诉记者:“之前,深夜站哨的官兵饿了,大多只能吃统一配发的方便面、火腿肠等。这几年,我们将闲置房间打造成‘深夜食堂’,根据官兵需要制作营养夜餐,确保官兵吃出健康、吃出战斗力。”
牛奶、蛋挞、包子、烧麦、消暑饮品……看着保温箱内丰富的食品,廖远飞感慨地说:“后勤保障条件大大改善,大家拼搏奋斗的劲头更足了。”
近年来,该连官兵聚焦新型作战保障模式,积极投身异地驻训保障等大项任务,在贴近实战的环境中验证相关预案可行性和作战成效。针对演训任务暴露出的短板弱项,他们拓展一线特情处置训练内容,从应急出动到围歼捕敌,从机场警戒到布控取证,在专攻精练中不断提升胜战本领。
廖远飞告诉记者,警卫连的战士,永远只有战斗和准备战斗两种状态。这几年,部队驻防条件大为改善,“艰苦奋斗”也有了新的丰富内涵。多年来,一代代“守望者”心无旁骛苦练战斗本领,守护战鹰的忠诚永不褪色、永不变质。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越过地平线,远处的战鹰沐浴在一片金色中,威武列阵、蓄势待飞……
(解放军报 张 麒 许一帆 记者 胡云艳)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