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21:04:43 来源: sp20250104
2023年12月25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指出,2024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要突出抓好“六个着力”, 即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其中,在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方面提出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强化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引领,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强化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增强核心功能、应对国际挑战的重要举措,关乎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一、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举措
(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重要方式
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战略性集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有经济作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有效推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还可以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当前,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和改善民生福祉的“压舱石”。比如,中国石油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内最大油气生产供应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国内油气产量当量2.2亿吨,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中国石油以4830.192亿美元营业收入位列第二,经营业绩、国内外油气产量、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的主要内容
本次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创新性提出了要“提升五个方面价值”,即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更加注重提升功能价值、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增加值、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更加注重提升品牌价值,并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出“质”的明确要求,与“三个集中”互为补充、互成体系,为用好“两个途径”发挥“三个作用”明确了实施目标与实践路径。近年来,国有企业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任务,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1至11月,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1.8%。当前,我国现代化产业布局全面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力度空前、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速提质、重要能源资源保障不断强化,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步入新阶段,需要强化结果导向,既要有量的增长,也要有质的提升,切实增加国有企业核心功能,高质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石油主动适应新形势,重点布局页岩油气、新能源、新材料、伴生资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深地油气勘探开发、深部地热能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未来产业,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加强合成生物学的研发和应用,赋能未来能源技术革命,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新业态。
(三)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应对国际挑战、融入全球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个别国家推动“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我经济安全面临挑战。国有企业加大在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附加值产业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改善自身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是逐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话语权、主导权、中国标准,形成领先优势并提升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地位的关键举措。下一步无论是推动传统产业链强基升级,进一步向制造强国、智造强国、技术强国和品牌强国迈进,还是开发新需求,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都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紧紧围绕用好“两个途径”、发挥“三个作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一)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质量,打造引领未来的新支柱新赛道
国有企业从战略定位和特色优势出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聚焦关键环节关键领域,针对性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效益,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优化国有企业组织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新旧更迭、促进动能转换,高质量打造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国有资本撬动作用,牵头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吸引战略科学家、高端人才、社会风投资本等创新资源聚集,营造关键知识供给、成果应用相互支撑的产学研结合、大中小企业互动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有企业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5G、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畅通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流通渠道,强化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企业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整体能效。扩大设备更新投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和本质安全水平,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重点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云制造的数字化新质生产力,探索传统产业数字化新商业模式,引领传统产业向技术先进、产品高端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优化废弃物分离、处置、处理和焚烧生产体系,并加速淘汰老旧工艺设备,更新换代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现代工艺设备,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促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体系,研发节水、节能、减污降碳综合治理技术,创新现代资源节约技术,推广应用减少环境污染的绿色末端处理技术和污染预防技术,强化绿色技术供给能力。
(三)发挥国有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循环畅通水平
国有企业要勇担现代产业链链长重任,牵头构建重点突出、协同联动的产业链组织管理模式,加强产业链开放合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积极利用各种市场化手段整合优质资源,带动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切实保障供应链安全高效运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提升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能力,从产业安全出发,以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重点,聚焦关键环节、产品、技术,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揭榜挂帅”等方式,增强关键产品和基础原材料保障能力,掌握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主动权。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筹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国有企业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关键软件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发展支撑国家算力相关产业,逐步实现重要领域和节点自主可控。贯彻落实重要能源资源保障要求,在能源、资本、技术等产业链关键基础生产要素供应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促进产业链平稳高效运行。
(四)积极参与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助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有企业应把握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新机遇,优化国际产业布局和投资方式、增加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积极承担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任务。聚焦重点国家和重点项目深耕细作,开发具有本土化的产品,提供具有特色化的服务,提升国际化能力,形成规模化效应。结合国家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方面主动对照相关规则、制度、标准深化改革,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产业规范、行业技术规则等制定,在一批新领域争取更大话语权。在确保安全自主可控前提下,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加快建成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服务体系,探索实施全球供应链战略,加大境外资源配置,设立新材料研究中心、试验与生产基地,搭建全球立体化合作网络,营造开放创新格局,打造共担研发风险、共负研发成本、共享研发成果的协同攻关机制,输出集群品牌和管理模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实现全球资本、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配置。
(作者为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余国)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