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2:17:31 来源: sp20250111
山西运城市,国家电网应急抢修人员在110千伏金石线抢修现场组立新铁塔。 宋 昱摄
入冬以来,多地供电和供暖需求持续攀升,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期。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压实责任,细化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全力做好突发险情应对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中央企业勇毅担当,带头做好冬春季节保暖保供工作,以扎实有力的举措,全力保障生产生活正常运转。
上产量,能源供应安全稳定
煤炭,是迎峰度冬时期能源保障的“压舱石”。
山西朔州市,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国内首台无人值守的大型露天矿用钻机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天完成超1200米进尺。截至目前,东露天矿单日最高原煤产量超过11万吨。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国华能伊敏露天矿,煤炭全流程一体化管控平台大屏上,数据快速跳动,原煤生产争分夺秒。2023年12月4日,中国华能2023年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陕西榆林市,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大柳塔煤矿内,综采工作面机声隆隆,一块块煤炭从煤壁上剥离下来,经过洗选加工等环节,乘坐运煤专列驶往河北黄骅港。截至2023年12月20日,神东煤炭年产量完成超过1.87亿吨。
入冬以来,中央企业加大力度稳产保供,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截至2023年12月24日,中央企业年累计产煤11.1亿吨,同比增长4.5%。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2亿吨以上的历史高位。
“2023年以来煤炭供需形势总体稳定。”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紧盯东北、“两湖一江”、西南等区域,密切关注产运需走势,提前研判并有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区域性煤炭供应偏紧局面,全力做好煤炭保供各项工作。
煤炭“压舱石”稳稳当当,油气供应同样给力。
主力油气田加大增储上产。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年产天然气量突破400亿立方米,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首口开发水平井累计产量突破4亿立方米、创全国页岩气单井累产最高纪录,中国海油渤海油田油气日产量首破10万吨油当量。
各大储气库应采尽采。在东北,辽河油田储气库群准备就绪、“有令即采”。在新疆,塔里木油田首座储气库——柯克亚储气库开井采气,预计冬季整体采气量将超过1亿立方米。
多方筹措进口液化天然气(LNG)资源。中国石油所属河北唐山、江苏如东两座LNG接收站协调船期,优化LNG库存,开启最高外输量,单日冲锋外输量均可达3900万立方米以上。国家管网集团统筹安排7座LNG接收站超100个窗口期,维持罐存合理高位运行,确保“接得进船、储得下液、输得出气”。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4日,中央企业年累计销售天然气345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9%。“当前,国产气持续较快增长,进口气稳中有增,全国天然气资源量总体充足,能够保障市场用气需求。”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加大力度保障资源供应的同时,全国电力机组做好运维等工作,电源工程加快建设进度,全力保障发电顶峰能力。
火力发电全力以赴。大唐国际京津冀蒙区域53台火电机组全部并网运行,创近年冬季日发电量最高水平。2023年12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单日发电42.8亿千瓦时,刷新该公司日发电量纪录。截至2023年12月24日,中央企业年累计发电量占全国60.8%。
新能源成为“生力军”。2023年11月29日,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三峡集团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12月10日,中国广核集团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成为我国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
保运量,能源通道顺畅高效
2023年12月15日夜晚,冀北地区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电网运行怎么样,有无隐患?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运用卫星预警、无人机作业、人工特巡等方式,对输电大通道开展全天候、不间断跟踪巡护,确保电网运行不受强雨雪天气影响。
2023年12月16日凌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势高处,气温已降至近零下4摄氏度。覆冰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20千伏乌威线覆冰厚度达到20毫米。为保障线路安全运行,当地供电部门迅速对线路开展直流融冰工作。“直流融冰装置通过输出大电流,使导线发热融化掉输电线路的冰块,能够大幅提升融冰效率。”南方电网输配电部高级经理樊灵孟介绍,目前南方电网通过研制观冰装置和融除冰装置等工作,已经形成了立体化应急防冰管理体系。
入冬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做好运力安排,强化煤炭铁路、公路、水路运输衔接协同高效顺畅;统筹抓好电网、管网安全运行,确保电力和油气安全稳定输送。
保障电煤运输。看西煤东运,大秦铁路2023年累计运送煤炭4.22亿吨,同比增长6.4%。看北煤南运,全长1813.5公里的浩吉铁路列车往来呼啸,2023年累计发运电煤超6300万吨,同比增长10%。看疆煤外运,2023年累计运送煤炭6022.7万吨,同比增长9.5%。
畅通输气管网。2023年12月2日,正值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4周年,该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大幅提升了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2023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通过新建主干管道和已建设施扩容“双管齐下”,提升冲峰能力。本轮供暖季,进入天然气管网输送的天然气总量预计将超1000亿立方米。2023年12月13日,我国主干天然气管网日输气量突破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拓渠道,积极探索清洁供暖
冬季供暖,中央企业还在积极探索地热能、核能、工业余热等清洁供暖新方式。
核能供暖,绿色高效。
2023年11月25日,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海阳核电在给山东烟台海阳市供暖的同时,将供暖区域扩大到威海乳山市,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
这个供暖季,“暖核一号”供暖面积合计将达1250万平方米,可满足约40万人口的冬季清洁取暖需求。冬季保供期间,国家电投发挥清洁能源项目保供作用,2023年12月1日至24日,累计发电超484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47%。
生物质发电,温暖便捷。
在国家电投黑龙江齐齐哈尔梅里斯生物质电厂,打包好的秸秆整齐码放在料场。这些农林废弃物经过破碎处理后,将作为燃料送入炉膛,为周边近3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热源。“为应对近期寒潮,我们加大秸秆收储力度,现在已储备50余万吨秸秆,在极端天气下仍可满足70多天的供暖需求。”电厂总经理李权介绍,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处理量大、秸秆收获期与采暖期吻合、利用效果好等优点,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热量,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地热能供暖,清洁低碳。
地热能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地热资源量约占全球1/6,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这个供暖季,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超950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5%,可为北京、天津、陕西等11个省份的百万余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面积约163亿平方米,较2016年增加94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76%左右,较2016年提高约42个百分点。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督促指导中央企业积极主动作为,加大资源保障力度,加强机组设备检修、维护管理,确保机组顶峰发电时发得出、顶得上,同时强化风险排查,以安全生产良好局面服务保供稳定大局。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3日 18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