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9:56:39 来源: sp20250110
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3年12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2%。
对于网络“原住民”Z世代青年而言,互联网是其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然而,如此便捷的互联网,除了为青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了解多元文化的渠道以及在线娱乐社交之外,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和隐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主流新闻舆论对青年思想引导力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建议在青年思想价值多元化、意识形态阵地争夺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提升主流新闻舆论对青年引导力。
《提案》建议,坚定树牢主流新闻舆论对青少年的正确导向。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阐释和宣传,旗帜鲜明擦亮新闻舆论引导的意识形态属性,巩固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正面宣传为主,强化互联网思维,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增强新闻舆论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党管互联网,坚持网信为民,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让互联网成为同青年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
《提案》还建议,推动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发挥引导作用,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整合面向青少年的主流新闻舆论的传播力量,做大做强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提案》在分析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七个着力”重要要求,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青年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但在青年思想价值多元化、意识形态阵地争夺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国在提升主流新闻舆论对青年引导力方面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一是舆论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对青年群体来说,微博、抖音、贴吧、B站、知乎等资讯平台成为青年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渠道。同时,传统媒体对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下降,主流新闻舆论对青年思想引领难度增大,青年思想政治体系构建面临挑战。二是青年作为思想最活跃、最敏感、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其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不良言论和信息的影响,从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效果,加大了对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难度。三是“两个大局”交织激荡,青年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出现新风险。“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颜色革命、文化输出、价值冲突等进一步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民主等政治思潮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思想。
对于目前舆论环境的复杂和严峻,长期关注和研究传播领域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和全国青联委员、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娜深有同感。张红军表示,“青年群体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传播受众。能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青年,关乎舆论阵地的把握与舆论新格局的塑造”。
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
为此,《提案》建议,持续丰富主流舆论贴近青年特点的内容创作。推动新闻舆论工作者常态化深入基层和青年,掌握青年思想动态,把准青年群体脉搏,真正推出一批契合青年时代关注、贴近青年现实生活、引领青年发展进步的,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日前入选中国记协评选的中央媒体融创精品十大案例的中国青年报社大型视频访谈《外卖小哥如何共圆心愿》、《中国有故事》系列主题访谈和《两会青年茶座·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等作品,紧紧贴合青年诉求,将镜头聚焦青年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民生实事,让青年科学家、职业农民、一线工人、快递小哥等各行各业追梦人成为新闻媒体头版头条中的主角,获得广泛关注。近年来,中青报·中青网陆续推出团团·BaoBao、青年调查、12355青春热线等版块,并上线“青蜂侠青年守护平台”等举措,着眼于倾听青年心声,关心青年疾苦,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通过短视频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着力生产青年爱听爱看的网络内容,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受到青年受众广泛欢迎,《青蜂侠》也日益成长为以“青年关注”“关注青年”为内容定位的互联网阵地头部短视频品牌。
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是一项长周期、立体式、组织化的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提案》建议,不断创新主流新闻舆论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方式。构建适应青年特点的传播体系,尊重青年群体圈层文化的发展规律,加强对青年使用媒体偏好、表达方式、话语体系的研究,创造性地开展适合青年的定制化生产、共情化表达、分众化引领、社群化传播。
作为新型青年主流全媒体传播平台的中国青年报社一直坚持探索做好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和可视化传播,让青年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2022年11月25日,中青报·中青网“大思政课”云平台正式上线,平台贯通报、网、端,集思想性、交互性和沉浸式体验为一体,强化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持续推出了一批精准把握青年情感、贴近青年生活和话语方式的网络产品。《这个清明,用你的手为英烈的碑文描金》H5专题,采用互动众筹模式,吸引2.3亿网络用户,共同在移动端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描金,不仅打造了一个网络爆款,更让“清明祭英烈活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影响力;一张中国青年运动史地图,吸引了近百万年轻人参与打卡,点燃全国107个城市、140条线路,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沿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足迹,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继续团结奋斗;《罗阳女儿罗靓父亲节向烈士父亲告白》《八百烈士回家的路》等传播产品,也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了“现象级”传播。
《提案》建议,进一步探索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传播手段的创新,让“传者”和“受者”之间的通道保持畅通。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发挥引导作用,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将新一代数字技术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模式。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关键在人才。《提案》因此专门提出建议,着力建强主流新闻舆论的人才队伍。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新闻舆论工作干部人才。坚持政治性、专业性的双重高标准,加大采编队伍培训培养力度,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适应青年舆论传播规律的全媒型工作队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