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1:34:57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兰州1月24日电 (闫姣 张云文)24日甘肃省两会期间,甘肃省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接受采访时称,目前,该院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叙利亚、阿富汗、伊朗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博机构,已通过互派考察团,开展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的双向交流。
多年来,敦煌研究院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用”全链条一体化的壁画、石窟寺、土遗址的保护利用体系,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已在16个省、市、自治区完成了3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复保护项目。不久前,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称号。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樊再轩进行壁画修复。(资料图)张云文 摄现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的樊再轩,是团队其中一员。他从事古代壁画保护修复及研究工作43年,仍忙碌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为地方文博单位培养了300余名壁画保护修复技术人员,2023年还入围了“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他说,“修复壁画和雕塑是要求极高的精细活,所选取的材料、工艺都要经过反复的科学试验精确评估,每一步都要谨小慎微。”
现供职于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付有旭,经过30多年的历练,逐渐成长为壁画、彩塑修复界的老师傅。他20多年都在敦煌之外的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施工,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在他看来,修复工作并不是对已经脱落的壁画本身做复原修复,更多的是解决壁画载体畸变的问题。
敦煌研究院武发思团队进行石窟寺微生物病害监测。(资料图)张云文 摄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彦武所在的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可为不同类型的遗址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团队试验研究对象已由北方干旱区域延伸到了南方良渚、三星堆等潮湿环境遗址;研究所副所长武发思的生物实验室里,承担着莫高窟的生物病害研究、麦积山石窟松鼠科动物危害防控、炳灵寺石窟鸟害监测与防治、北石窟寺生物风化机制研究等科研项目。
“监测中心积极学习国内外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吸纳保护研究成果,分析莫高窟遗产地风险点,避免盲目监测和过度监测,做好遗产地保健医生的工作。”敦煌研究院石窟监测中心主任王小伟介绍说,同时积极探索监测技术设备的提升和管理流程的科学化、系统化,做好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服务于保护研究、旅游开放和管理决策。
上述人物只是这个团队的缩影。鸣沙山下、宕泉河边,还有一代代莫高窟人默默坚守。
“文物保护技术交流,是丝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中最直接的一个活动。”苏伯民表示,今后,敦煌研究院还将加大科研研究,不断提高文保水平,积极主动跟其他国家开展学术交流与探讨,助力敦煌文保技术走出去,服务于更多国家的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加深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理解。(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