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2:57:31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社 北京3月18日电 题:寄宿制教育保障西藏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
作者 梁俊艳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也是中国各族人民长期追求、不懈奋斗的共同目标。
西藏现代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通过发展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举办预科班、民族班,在广大农牧区推行寄宿制教育,着力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等举措,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
1956年,中国佛学大师喜饶嘉措先生就指出,“由政府从财政拨款,建筑固定校舍和供给学生食宿,以解决校舍和学生供给问题,学校自易举办和巩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建设事业的基础。”
旧西藏只有占人口不到5%的贵族享有受教育权,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几乎全是文盲,他们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平解放以来,在中央政府支持下,西藏高度重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权。
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课堂上,孩子们在朗读课文。张学军 摄1951年至2020年,国家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239.65亿元人民币,推动西藏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在整个西藏自治区实行15年公费教育。2015年以来,通过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有力提升了西藏的教育水平。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西藏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09所,在校学生94.4万多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9.5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0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10年的5507人上升到2020年的11019人。
2018年12月28日,西藏藏医学院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揭牌仪式在拉萨举行。据悉,西藏藏医学院成立于1989年9月,是世界唯一单独设置的藏医药高等学校。何蓬磊 摄教育改变命运
我的研究对象是西藏,每年都要去西藏各个地区进行田野调研,遇到过很多教育改变命运的案例。例如,2023年9月初,我在西藏林芝朗县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一位热情的“90后”藏族司机多杰,他通过个人努力奋斗,从事运输业、挖虫草等辛勤劳动积累财富,随后购买并出租挖掘机,在朗县拥有两套藏式独院别墅,在林芝市也购买了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多杰本人没有考上大学,一直深感遗憾,因此非常重视家人的教育,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林芝市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多杰帮助下,他的弟弟和妹妹到县城的寄宿制学校读中学,后来考上了西藏民族大学。类似这样的案例,我们在西藏调研过程中遇到的不在少数。
2023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市第一小学藏语文老师拉巴次仁在课堂提问。李林 摄我身边来自西藏的藏族同事和朋友,很多都是通过寄宿制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我的好朋友卓玛教授,生于1954年,由于她家住在八一镇,为了上学,就得在离家20多公里外的县小学住校。20世纪50年代的住校条件远不如现在,十几个孩子睡大通铺,吃的东西也要自己带,小学毕业后,她继续在林芝县(现林芝市巴宜区)读中学,仍是平时住校,周末回家。
1971年,卓玛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念本科,1976年初毕业后回到西藏工作,成长为一名在西藏高校从事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她对我说,当时学校条件虽然不如现在好,但若不是因为当时学校推行寄宿制,她就无学可上了。因为西藏地广人稀,只有县城才有正规学校,想要接受教育,就只能去县城的学校住校。
2023年10月13日,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六年级一班尼玛拉增(左二)在学校食堂捏糌粑,孩子们说她们的早餐便是以糌粑为主。该校四至六年级多是寄宿制住校生。江飞波 摄我熟悉的前辈学者、西藏历史研究专家喜饶尼玛教授也受益于寄宿制教育。他回忆说:“我母亲是翻身农奴,解放前家里没有一个识字的。今天,我兄妹五人都是大学毕业。我现在是大学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句话说,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接受教育,你就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的确如此。喜饶尼玛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他认为:“寄宿制学校的存在有客观必要,也有主观需要。难以想象没有这些学校,多少人会失去发展的机会。”
位于西藏拉萨市的达孜区中心小学于2016年3月全面投入使用,全校学生的衣食住行均由学校负责。图为该校一年级学生在生活老师的引导下排队打饭。张伟 摄为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不少大学毕业的藏族有志青年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学识与才干。他们的亲身经历证明:要找到出路、改变命运,教育是关键。
西藏教育明天会更好
在墨脱县从教20多年的格桑德吉认为:“曾经我们教育的目标是来得了、有地住、有学上;现在变成了上好学。”然而,对于西藏教育的发展,一些人要么看不见,要么视而不见,甚至别有用心,刻意抹黑。其实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有寄宿制学校,一些国家出现了问题,应检讨自身,并采取实际行动认真解决,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以西方殖民视角来想象和污名化今天中国西藏的寄宿制教育。
2022年11月25日,西藏那曲市嘉黎县中学的高原球场上学生们在进行足球训练。据了解,这座海拔4500米的高原球场是全校2500余名学生上体育课的地方,也是训练足球的场地。色曲多吉 摄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也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成就是巨大的。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地域辽阔的雪域高原办教育十分不易,而要把基础并不雄厚的西藏现代教育办好更难,当前西藏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如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还不能满足民众越来越高的需求等。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相关措施,社会各界也以不同方式支持西藏地方教育的发展,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付出宝贵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西藏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受访者供图梁俊艳,女,汉族,1978年生,新疆阜康人,历史学博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近现代历史,英国、印度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等。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