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07:09:04 来源: sp20250104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汽车行业驶入“新赛道”,一场新征程拉开帷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今,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国产新能源车具有强竞争力,已形成从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体系。这种强劲势头不仅为中国车企开辟新天地,同时也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新机遇。这其中,民营新能源汽车品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性能颜值“内外兼修” 中国汽车品牌频出海
近日,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李萍手捧鲜花与自己刚刚购置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合影留念。谈及购车理由,心情大好的她直言性能与颜值“内外兼修”。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过去20年,我国汽车工业跑出“中国速度”,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今年以来,捷报频传,我国汽车出口量一举超越日本,并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抢眼,已成为中国外贸“新三样”。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37.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9.8%。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
其中,民营车企表现亮眼,比亚迪10月份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赛力斯旗下新款问界M7上市50天累计大定突破8万台……
致公党中央科技委员会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会经济委员会主任、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贾中华在接受《中国新闻》报采访时介绍,目前,全球有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特别是关键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电池技术、动力系统、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专利公开量占据全球的70%。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经济委员会委员、BC研究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廖博进一步指出,随着购买力回稳向好,以及绿色环保理念增强,中国消费者升级类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与此同时,落地政策持续加码,例如购置税减免、加速推进充电桩设施建设等。
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样不能忽视。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为12.4万辆,同比增长12.8%。1至10月,这个数字达99.5万辆,同比增长99.1%。
廖博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当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国和消费国,技术方面相比欧美、日韩等国家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国汽车产业链体系完整,服务网络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海。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相关产业的投资也将随之增加。这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还将催生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兴产业,从而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贾中华说。
11月2日,2023第二十届昆明国际车展在云南昆明开幕。图为市民参观国产新能源车展位。 记者 刘冉阳 摄“反向合资” 外国汽车巨头上门合作
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产业变革路径不断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纵深推进,市场格局也在改变。从40年前主动寻求外企合资,到如今外企找上门“求”合作,中国车企有望开启一轮“反向合资”的高潮。
过去国内的汽车合资公司都是外资为主导,提供技术和品牌,中国车企负责生产和销售。迈入电动化发展轨道后,我国汽车市场已成为自主品牌掌握话语权的阵地。
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不足34%,到了今年前10个月,这一数字已经达到55.3%。不仅如此,外资品牌主动向自主品牌抛出橄榄枝,寻求“反向合资”。今年7月,德国大众集团花费7亿美元购入小鹏汽车4.99%的股份并开展技术共创的消息一度让网友们津津乐道。3个月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斥资15亿欧元收购零跑汽车20%股份,并将与其在海外成立合资公司主要负责其出海业务。
“外国汽车巨头纷纷选择与中国汽车品牌合作,属于国内汽车行业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国内车企电动化、智能化能力得到行业认可,为后续国内整车及零部件出海打开想象空间。”廖博称,越来越多汽车领域的新老势力达成合作,国际车企的背书有利于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产品和技术出口,让自主品牌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供应链有着更明晰的全球价值。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814家,同比增长32.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199.7亿元人民币,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廖博表示,高端制造业项目的大量流入,是跨国公司经过综合比较考量之后的选择,符合跨国公司的利益和发展诉求。同时,优质制造业外资项目落户中国,持续深耕,也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是我国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效益的结果。
贾中华认为,事实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强国,基本实现了“弯道超车”,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及双碳目标达成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做出中国贡献
冬季续航打折、假期充电排队,“里程焦虑”给不少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困扰,也让不少有意“油换电”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廖博认为,目前,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支撑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我国民营车企来说,受动力电池低温适应性、充换电设施不足等因素影响,东北、西北等地区推广应用相对滞后;新能源商用车销售增长较新能源乘用车增长明显迟缓,农村市场尚未充分挖掘。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95.4万台,车桩比仍高达2.3比1。
贾中华强调,目前充电桩供给不足,远未达到一车一桩的目标。当前仍存在公共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充电市场运行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他同时指出,信息化运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亟待需要一个全国统一的平台集中管理充电桩信息。
新一轮能源革命席卷全球,能源转型已经势不可挡。
贾中华坦言,中国新能源汽车依托于电池、充电基础设施、智能驾驶等先进技术,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注入更多“绿色能量”。这体现了中国民企的国际担当。“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展现出更加耀眼的风采。”
在他看来,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改变我国能源长期过度依赖石油进口的局面。加快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发展速度,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减少石油的消耗,既是我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又可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为实现全球绿色发展做出中国贡献。(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谭雨果 报道)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