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创新,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经济聚焦)

发布时间:2024-12-06 03:27:58 来源: sp20241206

  核心阅读

  近年来,上海鼓励多元经营主体形成企业联合体,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研究新标准,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目前,随着标准化创新工作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标准化领域人才不断集聚,上海正通过大胆探索和改革创新,开启新兴领域的标准化布局。

  

  晚上8点,美敦力(上海)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夏晨光在办公室刚忙完工作,微信群里弹出一条消息,原来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工程师兰彦宇找他讨论一个专业知识。很快,微信群里就职于上海联影、微创集团等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也加入进来,一场临时的视频会议便开始了……

  这些不同企业、机构的人为何能高效地聚在一起?原来近些年,上海鼓励多元经营主体形成企业联合体,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研究新的标准,助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企业联合体的头脑风暴,也能制度化落地。2023年10月14日开始施行的《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提出标准创新联合体和企业联合标准的概念。夏晨光所在的医疗器械标准创新联合体,最终形成的标准也可以获得正式编号对外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标准是经济活动的技术支撑,是国际经贸往来与合作的“通行证”,上海正通过大胆探索和改革创新,开启新兴领域的标准化布局。

  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标准化改革

  “数字经济时代,一些标准落后于产业发展新趋势。”

  “产业发展跨界性越来越强,标准应该更好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创新处处长李菁在企业走访调研时,总能听到不少类似的声音。“当前,我国标准主要分为政府类标准和市场类标准。政府类标准保基本、保安全,制定周期相对较长。市场类标准如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在跨界和国际交流方面有一定不足。”李菁说,“上海的新兴产业呈现‘快、活、高、新’的特点,产业发展新趋势需要标准化改革的支撑。”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运用这一重要制度工具,上海逐步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上海通过政府部门“搭台子”,企业、研究机构、专家智库形成联合体“唱主角”,加快推进标准化创新工作。

  很快,绿色低碳转型、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标准化创新项目陆续立案,参与起草的单位涉及设计、研发、生产、采购、消费等各环节,产品、服务跨越不同行业。每家单位派出标准化领域的专业人士,自发形成标准创新联合体,在无数次座谈会、视频会中进行头脑风暴,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一份份专业知识扎实的企业联合标准。

  参与的起草人供职于不同企业、机构,有些企业在行业中还是竞争关系,就算个人有意愿参与,企业能答应吗?“大企业本就重视标准化工作,如果产业链对某项标准有了共识,也能方便企业寻找配套供应商。”夏晨光解释,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单项冠军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快速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标准化推动整个行业更加规范,对企业自身也有益。企业间并不是零和关系。”

  “标准不是定得越高越好,还要顾及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在起草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纳入多元经营主体,这很有必要。”李菁说。

  不同主体协同,标准追上技术迭代

  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等技术组织越来越成为创新链、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较难与上下游企业联合制定标准。因此,上海在浦东新区法规中创设企业联合标准制度,鼓励各类经营主体自发形成标准创新联合体,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企业联合标准,提高标准对技术迭代的反应能力。

  2023年9月15日,夏晨光与团队成员共同起草的标准文件《有源医疗器械可靠性管理能力等级划分》获得了正式编号并对外发布,开始接受来自市场的检验。该标准应用于医疗领域,如X光、心电监护设备等,有利于及时鉴别医疗器械的质量和性能。

  “如果早有这份标准,企业会少走很多弯路!”微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从事可靠性研究的工程师感慨。接下来,他们将按照这份标准继续完善可靠性实验的体系。

  这套标准也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有工程师测算过,如果在医疗产品的研发阶段就引入可靠性思维,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返工次数和售后维修成本。研发型企业通过这套标准优化产品开发流程,就像使用一套通用语言,能快速找到适配的供应商和制造商,让科技创新产品快速投入市场,科技成果及时得到转化。

  这项标准发布后,许多医疗器械企业前来咨询,兰彦宇也开起了培训讲座。“希望这套标准可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标准只有用起来,才有生命力。”兰彦宇说。

  截至目前,已有4项企业联合标准对外发布。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牵头起草的《智慧酒店机器人技术要求》规定了酒店机器人的电池兼容、安全性能等要求,保障该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牵头起草的标准,涵盖了钢材、锻造、新材料等主体,解决了大规格钛合金材料在国产飞机机身、机翼上的应用问题,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

  布局人才培养引进,满足市场需求

  2023年10月中旬,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负责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管学院科研院长郝皓教授主导编写的有关动力电池回收的标准刚一发布,他便带上这份方案去参加一场国际会议。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多国重视,如何实现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是各类国际技术组织会议讨论的焦点之一。郝皓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很快,制定标准是巩固技术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标准化人才领域,上海也抓紧布局。上海二工大敏锐察觉到市场上的人才需求,2023年向教育部申请到标准化工程的本科专业,首批招录了40名新生。郝皓表示,当前的就业市场上,标准化领域人才十分紧缺,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国际经贸规则,熟练掌握外语,属于复合型人才,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

  引进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注册专家,是标准化人才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上海正努力吸引更多注册专家落户上海,并以此为支点,撬动人才、技术、资金、组织等资源要素。

  “在标准化领域,如果把职称和学历作为一把尺子去衡量,有的专家可能无法通过申请。但如果其在国际电子商务和物流等技术委员会担任要职,正是上海所需要的人才。通过浦东的先行先试,这样的专家凭借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突出贡献,也能获得申报落户资格。”李菁说,在人才引进层面,上海不设置条条框框,而是优化考核标准,真正将人才政策的红利落到实处。

  据介绍,2023年12月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布首批“明珠计划”高峰人才、领军人才等名单,13位国际标准化专家入选。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0日 1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