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亚运会给杭州留下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12-06 04:52:54 来源: sp20241206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现场。记者 韩海丹 摄

   中新网 杭州10月8日电(记者 柴燕菲 王逸飞)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将迎来闭幕。半个多月来,首次举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杭州,用自己的开放、包容、热情为全亚洲运动员搭建起梦想舞台,也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场足够精彩的洲际运动盛会。而当亚运火炬熄灭,其为东道主留下什么?

  更高的城市能级

  如果说7年前的G20杭州峰会,开启了杭州城市能级借“势”而升的新阶段,那么筹办周期更长、持续时间更久、参加人数更多的杭州亚运会,则让该市在这一阶段的加速度达到空前水平。

  城市能级提升的“亚运红利”体现在交通上。

  以地铁为例,杭州首条地铁线开通于2012年,在中国城市中并不算早。随着3年后杭州亚运会申办成功,其地铁建设大幅提速,目前线路达12条,总里程数516公里,居中国各城市第6位。在城市快速路网方面,杭州由2016年初的128公里增加至如今的超500公里。得益于亚运筹办,该市高铁站、机场的规模和软硬件水平也均大幅提升。

  城市能级提升的“亚运红利”体现在设施上。

  杭州亚运会涉及54个竞赛场馆、30个训练场馆,其中绝大部分位于杭州。这些不仅是一道靓丽风景和独特回忆,赛后也将成为城市发展惠民的重要载体。

  去年杭州亚运会延期后,杭州就提前向市民分类开放亚运场馆,在去年国庆节前实现相关场馆全部开放。杭州亚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亚运场馆在开始建设(改造)的时候就在谋划赛后利用问题,目前已有50多个场馆制定了下一步的具体利用计划和运营单位。”

  除体育场馆外,借亚运筹办契机,杭州还建成各类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3350片、113.1万平方米。

  城市能级上的“亚运红利”体现在国际化程度上。

  “国际化”多年来一直是杭州希望提升的方向。亚运期间,一方面,杭州的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一方面,该市的接待能力经受住了盛会的考验,变得更具韧性和张力;另一方面,其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如在医疗保障方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介绍,自接到亚运医疗保障任务以来,该院就对指挥协调、医疗保障、队伍建设、后勤保障及国际化综合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此外还派出30名亚运专业志愿者加入亚运相关工作,他们经过了英语水平、专业素养、外宾礼仪等多方面考察。

  城市能级上的“亚运红利”还体现在诸多方面,这些也共同组成着一个更有底气、更具实力的杭州。

游人购买亚运特许商品。 记者 王刚 摄

  更厚的人文积淀

  本届亚运会的成功和精彩,离不开1200万杭州人民的支持与付出。而亚运会也在用其特有的方式,赋予民众以获得感,助力这座城市的人文积淀更加深厚。

  亚运会开始前,各项目门票“一票难求”就成为普遍现象。赛时,杭州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了洲际乃至世界级水平的精彩对决,真正感受到运动的激情与魅力,以及由体育延伸出的团结、包容精神。对很多人而言,这种体验还是头一次。

  亚运之于“人”的意义其实不需要刻意去总结,它就体现在每个平凡人的真实感受里。正如一位孩子的妈妈所说,“小朋友可能看不懂比赛的规则与输赢,但是他看到了运动员的努力拼搏,感受了几万人一起给运动员加油的震撼,这就是最好的经历。”

  让更多人了解体育、参与体育,并通过体育收获对生活的热爱,是亚运对城市人文积淀带来的影响之一。其实不只是观赛,杭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金承龙介绍,亚运会筹办、举办极大带动了该市全民健身热情,杭州经常性参加体育运动人群总人数已突破500万。

  亚运也让杭州人看到了“成千上万个自己”所组成的凝聚力,所组成的城市发展最为所需的精神力量。

  在杭州临平,来自交通领域的42名工作者组成了“临通亚运”志愿服务队。他们每日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当地亚运场馆周边进行志愿服务。“如果手头有紧要工作,大家都会帮忙顶上志愿服务任务,希望能在家门口展现我们的热情。”志愿者戴阳说。

  杭州市运保指挥部全民参与亚运工作组副组长王文硕介绍,杭州已有148.8万人注册报名参加亚运城市志愿,共有252万人次参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

  亚运还给东道主留下了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亚运会开幕式上,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杭州韵味圈粉无数。亚运期间,充分体现杭州文化特色的各类特许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杭州亚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杜梦菲介绍,截至10月4日,光是以吉祥物为原型的特许商品销售额就达到7.6亿元。特许商品极大带动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了解。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人文底蕴深厚。而这个金秋,其人文积淀亦多了份亚运印记。这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有生气、更具魅力的杭州。

10月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田径女子标枪决赛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图为机器狗为选手递送标枪。 记者 富田 摄

  更多的未来可能

  亚运为杭州的当下带来着改变,同样也在未来发展层面让这座城市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本届亚运会的“智能”特色令各方来宾印象深刻。例如建设首个“云上亚运”,实现亚运核心系统100%上云;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首创了5G超密组网,能够同时满足8万观众的网络需求等等。杭州官方介绍,其共在亚运会中推出了近20项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

  对数字经济之城杭州而言,上述探索也为其接下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注入着信心。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胥伟华表示,“我们将以本次亚运会为‘帆’,深度谋划推进‘后亚运’时代成果的应用,持续放大亚运效果,发挥亚运遗产的作用,撬动城市数字化发展的潜力。”

  亚运给东道主带来更多可能性,同时体现在杭州提出打造国际“赛”“会”之城的选择上。

  杭州,过去更多被视作“旅游城市”“宜居城市”“产业城市”,而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其在新城市标签的打造上充满信心。

  亚运会期间,该市与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国际曲棍球联合会签约合作。杭州市市长姚高员公开表示,一流的城市基础、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赛事组织是杭州的优势。该市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杭州特色赛会体系,成功申办3项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顶级赛事,每年举办国际和国内高等级赛事10项以上,杭州城市知名品牌赛事6项以上;到2035年,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赛会体系,争取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综合性赛事和3至5个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单项赛事。

  综合上述种种,亚运也在让杭州在未来走好开放之路上得以更加从容。

  过去数十年,从民营经济崛起发展,到电子商务连通世界,杭州一直走在中国开放发展的前沿。而在既有基础上,亚运会进一步强化了这座城市大气包容的开放胸襟、共享发展的开放信心、更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推动其自身在与世界的“交互”中实现新的发展跃升。

  亚运火炬即将熄灭,但杭州的故事不会写下句号。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道路上,借亚运之风,这座城市正努力创造更多精彩。(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