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准备好了(五环大视野)

发布时间:2024-12-05 10:26:40 来源: sp20241205

  巴黎当地时间7月24日,中国体育代表团男子体操选手刘洋在进行赛前训练。   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当地时间7月24日,中国体育代表团乒乓球选手樊振东在南巴黎竞技场4号馆进行训练。   本报记者 陶相安摄

  巴黎当地时间7月25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女排选手在进行赛前训练。   新华社记者 李 钢摄

  当地时间7月25日,中国体育代表团羽毛球选手陈清晨(左)/贾一凡在巴黎拉夏贝尔门体育馆进行训练。   新华社记者 陈 斌摄

  当地时间7月27日,巴黎奥运会迎来开幕后的首个比赛日,将决出14枚金牌。其中,首金预计在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跳水女子双人三米板之间产生。中国体育代表团射击选手和跳水选手在首金争夺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外,在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女子重剑个人等项目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将向奖牌发起冲击。

  目前,大部分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已抵达比赛地,各项备赛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30个大项42个分项236个小项的角逐。

  适应时差,开展赛前训练

  当地时间7月25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场地南巴黎竞技场4号馆,中国乒乓球队进行针对性训练。混双组合王楚钦/孙颖莎与队友展开模拟比赛,教练肖战在一旁当裁判。其他球台,男队队员樊振东、马龙分别与队友展开“关键球”的较量,女队队员陈梦、王曼昱也在努力备赛。

  中国乒乓球队于当地时间7月20日结束在法国多维尔的集训并入住巴黎奥运村,随后前往比赛场馆适应场地。“抵达巴黎后,队员们在适应天气、熟悉交通的同时,按照计划积极训练,队伍的整体状态比较稳定。”教练李隼说。

  在本届奥运会举行开幕式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已经有跳水、乒乓球、射击、体操、游泳、羽毛球、赛艇、皮划艇、自行车、射箭、柔道、滑板、篮球、曲棍球、橄榄球、网球等多支队伍抵达奥运村、奥运分村或村外住宿点,还有部分队伍提前来到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调整时差,逐渐进入赛时状态。此外,部分赛程靠后的队伍还在国内训练,近期将按计划陆续抵达巴黎。

  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张新介绍:“已经抵达奥运村的队伍,快速适应当地生活环境。有的队伍已经在奥运会正式比赛场地进行了赛前训练,并结合场地情况、抽签结果等,细化了参赛方案和比赛指挥方案,为大赛做进一步准备。”

  打磨细节,展现最佳状态

  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中国网协选手郑钦文在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250意大利巴勒莫站单打决赛中成功卫冕,为即将开始的奥运会比赛增强了信心。郑钦文说:“参加奥运会是我的梦想,我会拼尽全力,不留遗憾。”

  中国游泳队是较早抵达法国的队伍之一,他们在多维尔训练营进行了近3周的集训,兼顾体能训练和水上训练。在备赛的最后阶段,各接力项目还进行了接棒训练。从教练组的反馈来看,队员们在反应时间、整体的稳定性上都有所提升。游泳比赛首日,中国队将向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奖牌发起冲击。对于志在创造佳绩的中国游泳队而言,需要放平心态,继续打磨细节,展现最好的竞技状态。

  乒乓球项目将于当地时间7月30日决出混双金牌。近年来,王楚钦/孙颖莎组合进步显著,在世乒赛、亚运会等大赛中发挥稳定。李隼表示,这段时间,教练组除了强化训练细节外,也格外关注队员的心理状态,通过有效手段帮助大家调适心态,全力争取佳绩。

  张新表示,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中,无论是参加过多届奥运会的名将还是崭露头角的新秀,都是经过多年刻苦训练才来到巴黎奥运会赛场。“我们将全力做好参赛组织和保障工作,助力运动员实现运动梦想、展现昂扬的精神风貌。”

  赛程均匀,每天都有看点

  奥运会赛程安排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但每届奥运会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调整。

  张新介绍:“在我们的优势项目中,射击、体操赛程相对靠前,各小项比赛在第十个比赛日前将全部结束;羽毛球、蹦床决赛安排在赛程中段,各小项的决赛在第七至第十个比赛日进行;举重赛程靠后,比赛将在奥运会最后5天进行;跳水、乒乓球项目赛程跨度较长,贯穿整个奥运会。”

  此外,游泳、赛艇、击剑、射箭等项目赛程靠前,田径、花样游泳、皮划艇、自行车、拳击、跆拳道、摔跤,以及攀岩、霹雳舞等新兴项目赛程相对靠后。集体球类项目女篮、女排决赛安排在最后一天。张新分析:“整体来看,中国代表团争金夺牌的小项决赛日期分布较为均匀,每天都有精彩的看点。”

  张新表示:“奥运会是优秀运动员竞技的舞台,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都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并选派了最高水平的运动员参赛。各项目运动员能力非常接近,水平不相上下,每名运动员都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拼搏。虽然中国体育代表团有一些优势项目,但奥运赛场上瞬息万变,关键看临场表现。希望大家对运动员的表现给予掌声和鼓励,对运动员出现的失误、失利也能给予理解和包容。”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7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