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土房子”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范儿”

发布时间:2025-01-04 07:42:53 来源: sp20250104

原标题:让“土房子”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范儿”

七月的北京,夏暑正盛。位于北京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北建大”)的现代生土建筑研究中心内人头攒动,建筑师穆钧和他的团队正在为今年暑假“下乡”实践进行周密安排。

近年来,在北建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穆钧为代表的北建大生土建筑研究团队投身我国乡村建设,通过大量田野考察和本土化研究试验,研发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生土房屋建造技术与设计方法,并在全国十余个地区建设示范农宅110余项。

外表简朴、就地取材,施工工艺相对简单的“土房子”却获得国际建筑界的青睐。2021年,由北建大生土建筑研究团队完成的“马岔村民活动中心”项目荣获TERRAFIBRA国际生土建筑大奖。北建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何立新说:“我们用行动告诉更多的人,用生土照样能盖出简约、实用、环保生态的房子,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范儿’。”

生土建筑“宝藏”在传承中创新

生土,就是从自然界中取出的原状土,无需焙烧仅需简单机械加工,便可用于房屋建造的建筑材料。其传统形式包括夯土、土坯、泥砖等。

回望中国建筑史,生土在我国传统营造技术和建筑文化遗产中举足轻重,且分布十分广泛,包括嘉峪关在内的长城西段墙身主体,大部分都由生土夯成。

用生土材料建造的房屋,冬暖夏凉、生态环保,但因其力学和耐久性能上的缺陷,生土住宅普遍存在结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穆钧直言,在许多村民乃至社会大众的心目中,生土建筑意味着“农村危房”,甚至是贫困落后的象征。因此,中国的“土房子”逐步消失。

为了让我国的建筑“宝藏”得以传承,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北建大共建现代生土建筑研究中心,开启对建造现代生土建筑的基础研究和实践探索。

“我们通过实验测试,选出性能最好的土,再按比例匹配砂石,使土料混合物形成与混凝土相类似的骨料。”穆钧表示,在学校实验室和偏远乡村的摸爬滚打中,团队不仅研发出新型机具系统,而且构建了一系列与现代夯土力学性能相协同的房屋抗震结构体系。

“采用新型夯筑工艺形成的夯土墙,其抗压强度已达到1.5兆帕,是传统夯土墙的3倍以上。而且,其耐水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墙体表面无需做任何防水处理。”穆钧自豪地告诉记者,以此工艺兴建的新型夯土农宅,可以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目标,我国生土建筑工艺得到创新发展。

一栋栋新型夯土房在美丽乡村盖起来

“在示范农房建设过程中,团队中的党员坚持驻守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穆钧告诉记者,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以示范建设的模式,对村民工匠进行技术培训,并针对施工中产生的技术问题进行优化改进。

起初,对于现代夯土性能的提升,村民们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土东西”不会有多结实。有一次,一段夯土墙因存在施工错误而不得不返工,研发团队将村民们召集起来,目睹拆除的艰辛过程,这让村民重新树立了对新型夯土房的信心。

由于当地村民普遍具有传统夯筑的经验,通过实际操作的培训模式,他们很快便掌握了各种新技术的要领,并积累了充分的经验,一栋栋简约又现代的“土房子”在美丽乡村盖了起来。

何立新介绍,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示范,北建大生土建筑研究团队在甘肃、湖北、河北、新疆、江西等具有生土建造传统的地区,先后完成百余栋现代夯土农宅的建设与技术推广。

2019年,北建大生土建筑研究团队凭借“现代生土营建研究与推广”系列成果,荣获当年世界人居奖,成功将中国“土房子”送上世界建筑界的领奖台。

(记者 何 亮)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