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2025-01-05 04:38:43 来源: sp20250105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完成太空“接力”,嫦娥六号探测器月背“挖宝”,“极地”号破冰调查船顺利交付,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新成果……

  “新时代以来,中央企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力度空前加大,布局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有效发挥。”在7月26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说。

  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近年来,国资国企努力做强做优做大,有力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6.6万亿元,是2012年底的2.8倍,增加值、收入、利润与2012年相比均翻了一番,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率指标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利润总额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达人均78.9万元,同比增长4.6%;营业收入利润率达7.4%,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保持稳中有进、质效向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创新协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4.5%,过去两年研发投入均超过万亿元,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340亿元,同比增长2.7%。

  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方面,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坚持聚焦主业,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累计完成28组50家企业重组整合,新组建和接收央企15家,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达到32%,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9%,在总投资中占比超过37%,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新赛道新优势加速形成。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接力实施。截至目前,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收官,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三项制度改革全面破冰突围,国资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优势切实发挥。

  同时,国资国企牢牢把握人民性这个根本属性,聚焦服务“国之大者”,深入落实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承担川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大民生工程,扎实做好基础能源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王宏志介绍,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费超过20万亿元,投入和引进各类扶贫资金超过千亿元,在重大灾害中冲锋在前,充分彰显了责任担当。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发电量和售电量分别同比增长5.3%、8.9%,原油产量同比增长0.9%,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2%,重点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上缴税费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0.5%。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下一步,国资国企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

  王宏志表示,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引领性目标,“我们将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加快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企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增强在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为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资国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王宏志说,将加快健全有利于原始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人才活力的制度和机制,推动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管理体系变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具体而言,国有经济层面,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国有企业层面,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国资监管层面,要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强化战略协同,提高监管效能。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国资委将扎实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资本、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

  数据显示,中央企业积极与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开展股权合作,金额超过3900亿元。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对外参股投资各类企业超过1.3万户。同时,中央企业积极开展共链行动,已带动超过5700家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直接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200多万户,其中96%为民营中小企业。

  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中央企业是国家创新链条的重要枢纽,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中坚。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负责人方磊介绍,将主要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打造“创新高地”。方磊介绍,将组织央企合力攻坚,通过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专项行动等,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已在量子信息、深空深地深海等领域建设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专项行动,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在可控核聚变、6G网络架构、类脑芯片等前沿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打造“产业高地”。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中央企业应主动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市场和场景,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应用。同时,坚持两翼齐飞,一方面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和“AI+”专项行动,通过设备改造、技术攻关、工艺升级、产品打造等多种方式,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启动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和启航行动,坚持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并重,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六大未来产业。

  打造“改革高地”。“我们将全力推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磊说,目前,科技创新考核已实现对工业和科研企业全覆盖,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将达83%。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企业建立实效导向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对科研人员工资实行单列不受总额限制,健全容错免责机制,赋予更大科研自主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7日 02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