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5-01-01 08:53:13 来源: sp20250101

  作者:董振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教研部主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1.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归根结底要体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在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中谋划和推动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具有确定性的价值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之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全过程。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把握经济工作政策取向、作出正确抉择的核心理念,是我们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

  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经济高速度增长,更不是让资本逻辑支配和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决不能让资本的逐利本性无限膨胀,必须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例如,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阶段的演进,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增强,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出现阶段性下降。如果为了保持原有的经济增速而延续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方式,不仅经济增长难以持续,还会为此付出牺牲自然环境的沉重代价,从而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正是基于一切为了人民这个价值立场的确定性,我们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遵循辩证唯物论,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出发,全面把握事物、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在不确定性的形势变化中,遵循确定性的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决策。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形势,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世界上存在的万事万物,都是以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确定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不确定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不确定性是绝对的,确定性是相对的。确定性的必然性、恒常性、不变性,是通过偶然性、无常性、变化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的偶然性、无常性、变化性,内在蕴含着必然性、恒常性、不变性的内容。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我们必须从不确定性出发,观察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忧患意识出发未雨绸缪,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应对和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更加自如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风险,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3.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系统观念是我们在不确定性的形势变化中,谋划和推动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具有确定性的科学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把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质量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把速度与质量对立起来。发展质量必须以一定的速度为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合理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不可能保障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也就谈不上发展的质量。离开发展质量的经济增长,发展速度不可持续,甚至会付出很高的代价,带来一系列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把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有机统一起来,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宏观数据是通过对整个经济体的综合统计和分析得出的,反映的是整个经济的总体情况。微观感受是每个居民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经验体验,反映的是个体在经济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和感受。既不能用宏观数据掩盖微观感受,也不能用微观感受替代宏观数据,只有将这两个层面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把握和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在发展经济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辅相成,既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也构成互为动力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才能提高收入水平,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这是民生改善的基础和根本途径;民生改善才能可持续提升最终消费需求、支撑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高质量发展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把握和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没有发展就不可能长期安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我们要把握好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动态平衡,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4.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谋划和推动经济工作,能够主动把握确定性的力量和底气。对于一个不断发展的大国,我们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一直存在,有的时候会不断增加甚至非常突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不能回避,只能正确面对,通过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只有办好了自己的事情,我们才能成为不稳定、不确定环境中最大的稳定因素、确定因素,才能在变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为此,要胸怀“国之大者”,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既要坚持战略思维运筹于帷幄之中,又要善作善成决胜于千里之外。打好任何一场战役,都必须战略和战术相统一,既要仰望星空、胸有全局,又要脚踏实地、善作善成。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战略思维,妥善处理好“务虚”和“务实”的关系,既要通过“务虚”进行战略擘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又要通过“务实”坚持问题导向,分层级理清影响落实的问题,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的事业,要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人民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激发起来。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科学谋划经济工作,积极作为、顺势而为,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3日 06版)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