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07:36:11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网 北京5月18日电(刘越)朋友,你见过中国最早的“请假条”吗?
“子其疫,弜往学”——“这次的疾病是否严重?我是否能去上学?”
这张“请假条”并非来自现代的办公桌,而是出土于殷墟,现存于殷墟博物馆新馆,是殷商时期一位“王子”的占卜记录。万万没想到,三千年后的学生请假要找老师,三千年前的王子请假还得“沟通鬼神”。可见,贵为“王子”,也不能无故旷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本次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而这份古老卜辞,恰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回望中国古代文明的窗口。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甲骨片。 中新社 记者 阚力 摄子,何人哉?
如果三千年前的商朝人也玩微博,那么“占卜”绝对天天“上头条”。
从祭祀到送礼,商人们总喜欢先卜一卦,预测吉凶祸福。据甲骨卜辞记载,一次,商王武丁用龟甲占卜,预测十日内将有灾祸降临。不久后,商朝的东部与西部边邑就遭遇了外敌的侵袭。
说到商朝,不得不提殷墟——这片被历史铭记的遗址,是中国历史上首个有确切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随着时间流逝,辉煌的殷商文明深埋于黄土之下,直到20世纪80、90年代,才在考古人员的挖掘下重见天日。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殷墟花园庄东地窖藏进行了深入的考古发掘,出土了1583版龟甲与兽骨。其中,689版上契刻着2250余条商王武丁时期的占卜记录。这些记录中频繁出现着一个关键词——“子”。
子,何人哉?
“这批甲骨和以往不一样。以往都是商王的占卜记录,这批甲骨的占卜主体是一位叫‘子’的人。”安阳市文物局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及考古研究专员于成龙博士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研究,业界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子”是商王武丁和妇好的儿子,即古代典籍中的“孝己”,商代甲骨文中的“小王”。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吸引众多观众,图为刻辞卜甲。图源视觉中国于成龙对这位“小王”颇为熟悉。可以说,他们是一对素未谋面的旧友——于成龙深耕甲骨文研究事业多年,几十载春秋的积淀与建树,将他内心模糊的“王子”形象渐渐勾勒丰满。
“他今天驾车,会占卜问‘这匹马是用在右边还是左边?’他去打猎,会问‘我带两把弓还是三把弓’?”于成龙眼中,“子”是一个鲜活的年轻人。他敏而好学,勤奋刻苦,进入“大学”后研习六艺,至少学了六种舞蹈。
卜辞中,“子”亲自主持祭祀,关注农业生产,率军出征,组织田猎。曾经,他一次使用了105头牛进行祭祀,可见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至高的贵族血脉。不仅如此,他还有自己的占卜机构,用现代的话来说,妥妥“高富帅”一枚。
商“秋不死”刻辞卜甲。图源殷墟博物馆官网于成龙介绍,王子是一位仁爱之人,“‘子’特别孝顺,武丁想出行,他为武丁做攻略;武丁做了噩梦,他非常忧心父亲的身体。”无论田猎出征,只要武丁派他前往,他都绝不退缩,俨然一位内外兼修的优秀继承人。
“他身怀‘仁义礼智信’,具有士大夫的美好品德,是中国古代精英教育的典范。”谈到这里,于成龙有些动情,“在研究过程中,我曾经两次潸然泪下。”
“为什么痛哭?这么一位杰出的王子,最后早夭了,我非常为他可惜。”
商代王子也要“考驾照”?
这种心痛和惋惜,以另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给了大众。
2023年,殷墟博物馆新馆进入筹划期。作为中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博物馆,社会各界对其寄予厚望。彼时,于成龙思考:什么样的展览,配得上这样一个国家重点博物馆?
谈到殷墟,必然要谈到甲骨文。他想到了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的那批以“子”为占卜主体的甲骨——作为中国历史上甲骨文的三次重大发现之一,它们从未公开展出,一旦面世,极有可能引发轰动。
可内容有了,骨架在哪?遍览中国以往的甲骨展,重心大多偏向于“器物”。于成龙抛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以“日记”形式,呈现一位商朝王子的日常生活呢?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的甲骨片。 中新社 记者 阚力 摄“新时代下,策展理念必须有所改变。我要走一条和以往不同的路。”经过一年多的策划及研究,于成龙及其团队让“王子日记”概念成功落地。今年二月,河南安阳洹河畔的殷墟博物馆新馆震撼开馆,“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爆火出圈。
展厅内一步一景,处处充斥“子”的人生轨迹:“东方既白”和金色的铺陈,既凸显王子的尊贵出身,又隐含对其早夭的感伤;波浪形的“流水落花”布局,暗喻其君子如玉、温润俊雅的修养;110片商代刻辞甲骨,更是串联起王子短暂的一生——历史,目之所及。
“将传统的器物展变为鲜活的人物展,在我国文博界堪称首创。”于成龙自豪地说。不仅如此,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他还特意采用现代语境,进行诸多创新解读。某日,小王子生病了,他不敢无故旷课,占卜自己能否去上学。“相当于一张三千年前的请假条,这种解释非常通俗。”
“王子的课程表中,有一项是驾车。当时无论是田猎还是战争都需要驾车,即君子六艺中的‘御’。”他用了一个更生动的比喻:学习驾车,就类似现代的考驾照。王子也不能违反“交通规则”。
“小王子考驾照”与“三千年前的请假条”等概念一经推出,便引发网友津津乐道,甚至有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好可爱的古人”“小王子的课程表比我还满”“商朝人有自己的请假条”……还有网友调侃:“王子最后请假成功了吗?”
“病假”是否被批准,目前暂无定论。于成龙能做的是趁热打铁,继“王子日记”后再辟蹊径,转而讲述起商王武丁与妇好的爱情故事。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的“妇好”铜斗。 中新社 记者 阚力 摄于成龙介绍,在迄今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武定为妇好举行的占卜记录多达250条:妇好何时归?妇好途中可有危难?生活起居可好?
妇好生病弥留之际,武定无法接受爱人即将离世,一遍又一遍地占卜,祈求神灵保佑妇好康健,“这就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爱,体现得特别明显。”他们的爱情从远古而来,因此于成龙将这批卜辞定义为——“中国最早的情书”。
在于成龙看来,创新性解读古代文物,是向大众普及历史文化的关键。他坚信,尽管时间流转,但古今情感相通:“人类的情感恒久不变,技术的进步只是不断丰富了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
“人类经过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进入计算机时代。”于成龙引用了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古今兴亡多少事,在时代的几次浪潮中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人类的发展规律来。”
“这才是历史的真正意义所在。”(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