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4:21:00 来源: sp20241205
近段时间,在微短剧市场中,一批讲述中老年群体故事的霸总剧获得了市场热捧。这类题材微短剧的爆火,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调侃“霸总爱上退休的我”内容猎奇,有人担心付费陷阱导致“追一部剧刷爆子女银行卡”。纷纷扰扰之下,微短剧究竟是好还是坏?
从人类踏足这个世界开始,娱乐休闲就是一种本能,并不因为年龄大小而有所改变。今天中国的50后、60后和部分70后,成长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也亲历了改革开放时期的高速发展,成长环境与当下年轻人并不一样,自然一些娱乐需求也大有不同,会有很多情感中的空白渴望被填补。平心而论,由于媒介形态的局限、制作力量的短缺等种种原因,早先社会并没有重视这些中老年人的需求。就像专家所言,“小朋友有迪士尼,年轻人有漫威和好莱坞,而老年人有什么呢?”微短剧这种媒介形态的出现,以及其所带来的影视市场变革,令制作方有能力看见“精英视角”的盲区,打破影视剧创作的“无人区”,满足中老年人的影视需求。因此,老年微短剧本身并无“原罪”。
更进一步看,所谓“老年人沉迷微短剧”的论断见仁见智。中老年爆款剧和多平台的用户画像数据显示,中老年题材剧的主要观众是30-50岁的中年人,占比过半;超过50岁的用户小于20%。如果说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太小涉世未深,导致分辨内容的能力较差所以需要予以保护,那么中老年人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他们对剧情有自己的判断力。今年6月,相关部门发布了微短剧备案新规,线上短剧在首集开头均有“网微剧”备案标识,明确提示用户这是网络剧,不是真实发生的人和事,中老年人更不可能对那些“闪婚”“豪门”“50岁”“保姆”的剧情信以为真,只会把看短剧作为生活中的娱乐消遣。同时,一些老年人为爱好买单,他们可以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观看短剧的感受和体会,这显然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也是他们保持活力和幸福感的重要方式。这一权利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不能简单地以“年龄”进行“一刀切”式的管理。
针对老年人制作霸总微短剧算不上“围猎”,更称不上“诈骗”,只能说是市场发现了老年人短剧消费的潜在需求。当然,在市场经济之中,新事物在发展的早期难免伴随着质量的参差不齐。一些微短剧在价值取向上缺乏向上引导,也是这类短剧诞生之初在创作上的一个遗憾。目前,微短剧已进入备案时代,未经审核且备案不得上网传播。相关部门与平台也始终在加强打击力度,一些内容低俗的剧目很快就遭到了下架。在重拳打击的同时,良性引导也没有缺位。比如,有平台已经推出免费的短剧平台,并在功能设计上积极进行“适老化”改造;再比如,有平台开启微短剧精品化战略,重视核心用户的需求,制作出贴近用户的作品……可以预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监督下,在微短剧这个新赛道中,能够出现既满足中老年人情感需求、又能让人向上提升的精品佳作。
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老年人消费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其中一环。而在确保短剧定价合理的前提下,微短剧的确可以成为老年人消费生活的一部分。用好“夕阳红”流量,为老年人呈现更多更高质量的作品,任何媒介内容都值得被鼓励。(文/王成) 【编辑:胡寒笑】